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看多了故作“艰深”、故作“奇崛”的画,也包括故作“超脱”、故作“天真”的画,再听“意象”说,每感倒胃口。甚至常怀疑这个“意”字是否属好东西。国人擅谈“意”,如数家珍,因是祖先产业。流览数十年画作,处处经“意”者多。或“意”于时政,或“意”于哲理;或“意”出古人,或“意”在惊人者。“意”溢于画表,凿痕毕露,使人周身不适。
油画《父亲》名噪一时,从里到外被“意”所包裹,唯不见“画”,相比艾轩小诗样画作,有“意”尚且有“画”,唯“西藏组画”最好;见“画”而不见经“意”,至今使人爱看。看王肇民画每感到“习作”比“创作”好看,“小品”比“大作”好看,盖“意"隐而画出自然。“意”盛则“画”衰,“意”显则“画”隐。颠倒过来则佳,取“有意与无意之间”则更好。
作者:郭北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