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荣格论艺术:毕加索的艺术

2017-10-30 16:19

  荣格运用心理学的视角对同时代的艺术家毕加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他将研究范围仅仅限制在毕加索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学。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他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与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荣格把这些过程看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认为毕加索的创作过程,经典的表现了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毕加索的绘画,尤其是后期的绘画,是经典的非客观艺术。它主要取材于“内”(inside)。这所谓的“内”并不等同于意识,因为意识中包括的物体的形象正是人们通常所见的样子,因而它们的显现就必然符合于人们期待的那种普通的模式。然而毕加索的物体却是与这些物体毫无相似之处,它们与人们所普遍期待的模式有极大的差异,似乎已经不再属于任何外部经验的物体了。如果把他的作品按编年排序,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有一种逐渐脱离经验的倾向,可以看出一些不符于外部经验的,来自于“内”的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所谓的“内”是位于意识之后的,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位于某种特殊的意识之后的,这种意识就像是置于五官之上的一个普遍的知觉器官,是专门导向外部世界的。意识之后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一个潜藏着无意识心理的世界,它从后面,从内部影响我们的意识,正好比外部世界从前面,从外部影响我们的意识一样。因此,那些不符于“外”(outside)的部分必然是导源于“内”的。

  荣格把精神病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神经官能症病人——他们的画具有综合性质,始终贯穿一个一致的统一的情调。即便是在完全抽象而缺乏情感时,它们至少也是匀称的,意义传达明白而清晰。

  其二,精神分裂症病人——他们的画具有断裂的特性,揭示出明显的对情感的疏远与离异,无论如何也没有传达出统一的和谐的情调,相反,它们只表现出了各种矛盾的情感甚至情感的完全缺失。这类艺术家防护是意义的受害者,已被意义压倒和吞没,并且已经分解融进了那些组成部分之中。

  荣格把毕加索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划分到了非正常人群的范围了。按照他的推论,毕加索前途堪忧,但事实是,毕加索活了90多岁,去世前几年依然有佳作面世。有一点荣格说得没错,那就是毕加索的艺术向黑暗的无意识逐步逼近。后来,荣格修正了先前的观点,他指出,讨论中“精神分裂”一词并不是对精神疾病的精神分裂的诊断,而指的是一种气质或倾向。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