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2-07 11:06
首届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是一场集合了国内外艺术家、AI技术专家、文化学者及媒体代表的盛大展览,于2025年1月29日至2月28日在三亚、青岛的四座红树林度假世界/度假酒店举行。本次红树林AI艺术大展历时56天征集,共收到11453件来不同地区和领域的AI艺术作品,涵盖AI绘画、AI电影、AI影像、AI音乐、AI生活美学设计、AI动漫、AI绘本、AI空间艺术等多个领域。经过专业评审,最终评选出25件作品及其作者获得大奖。
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总策划谢鲤梅在宣布获奖名单
大年初一获奖作者和策展团队合影
本次大展以“AI驱动的艺术新秩序”为主题,围绕AI技术与当代艺术的深度融合,探讨科技赋权下的创造潜力。在AIGC(AI生成内容)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展览不仅展现了技术如何拓展创作边界,也使观众见证了“创作”概念在数字时代的变革——AI的赋能让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艺术家。联合策展人赵伯祚表示:“本次大展聚集了全国主要的AI社群创作者,同时也涵盖了特殊人群、高校师生等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展现出丰富多元的AI创作生态。”
红树林品牌创始人、今日美术馆理事长张宝全在导览
今日美术馆副馆长、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联合策展人晏燕在导览
在线下展区部分,展览分设四大板块,26个分展,并特别选址于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主展场,同时在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海棠湾红树林度假酒店、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设立分展场。展览将艺术作品与度假空间结合,为观众营造出独特的沉浸式观展氛围,让AI艺术在不同场域与自然、人文环境形成对话。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作为本次大展的主会场,承载了最核心的展览内容和互动体验。
其中《超级社群AI艺术作品展》由北邦、罗霄、赵伯祚三位策展人联合策展,汇聚了来自爱智岛、实验编程、故事接龙、光屿AI等中国主要AI艺术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展示AI艺术在不同领域的多样性与深度。
《超级社群AI艺术作品展》围绕AI艺术创作的不同面向,设立了五大核心单元,深入探讨AI与传统艺术的交融、当代视觉文化的延展、以及未来艺术的无限想象:
“致敬经典”——运用AI技术重现和解构经典艺术作品,探索AI如何与传统大师对话,创造新的艺术可能性。
“东方美学”——AI如何学习和演绎东方传统艺术风格,如水墨画、书法、唐卡、青花瓷等,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表达方式。
“时尚概念”——AI如何与时尚设计、潮流文化融合,拓展服装、配饰、妆容等领域的视觉创新,打造未来感十足的AI时尚美学。
“实验艺术”——AI艺术的边界在哪里?本单元关注生成式艺术的算法实验、数据视觉化、编程艺术等,挑战AI的创造力极限。
“未来幻想”——AI如何塑造未来?从科幻场景到未来城市,从虚拟生物到超现实空间,本单元呈现AI艺术在幻想与未来叙事中的应用。
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联合策展人赵伯祚在导览
AI社群共创,构建未来艺术生态 作为本次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超级社群AI艺术作品展》不仅展示了AI艺术的创作成果,更体现了中国AI艺术社群的集体智慧与共创精神。这些AI社群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程序员、设计师、艺术家、AI研究者等跨学科创作者,他们通过AI技术拓展艺术边界,形成了独特的AI艺术生态。
红树林AI电影周——AI视频作品走进电影院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红树林·AI电影周,这是国内首次在艺术展中设立AI电影单元,并由中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担任主席。电影周汇集来自六大电影机构的80余部顶尖AI电影短片,为全球电影爱好者、科技探索者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与思想碰撞。
AI与电影艺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本次电影周的关注焦点,AI影像创作的多模态技术、智能剪辑、场景生成、角色设计、情感模拟等关键领域都得到了展现。生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家渝表示:“多模态技术正成为电影与艺术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我们希望通过AI视频技术突破传统电影的创作边界,让艺术创作更加自由、多元且富有创意。”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红树林AI电影周主席陆川先生在红树林AI电影周致开幕辞
谢鲤梅与KiSA在宣布获奖作品
获奖作者与主委会大合影
此外,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立了今日AI共创实验室,观众可以使用联想AIPC和Vidu大模型,亲自体验AI艺术创作过程。该实验室不仅提供了与AI共创的机会,也为AI技术如何应用于电影、动画、短视频等艺术形式提供了直观的示范,让科技驱动下的创意未来触手可及。
“十个今日AI艺术馆长”特别策划——AI艺术的思想碰撞与跨界交流
在本次大展中,特别策划了“十个今日AI艺术馆长”单元,由著名整策师陆蓉之开启,她表示:“人工智能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呈现AI艺术与人文思考的多元视角。”
十大馆长阵容汇集了AI艺术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实践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包括陆蓉之、KiSA、何在峰、杨樾、赵伯祚、北邦、罗霄、麦橘、宁小刚、彭礼孝。他们在1月30日至2月8日期间,于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今日AI艺术工场”举办面对面的VIP导览、沙龙对谈、流动个展,与观众共同探讨AI艺术的未来方向。
在这个单元中,不同的馆长从独特的角度呈现AI艺术的多样性:Y&Z何在峰馆长日——带来从数字艺术到AI艺术的深入探讨;杨樾馆长日——带来AI音乐创作体验课,探讨AI在音乐生成中的应用;赵伯祚馆长日——发布AI艺术创作性理论框架,并讲解AI在设计领域的变革;北邦馆长日——以“超级个体”为切入点,探讨个体创作者如何利用AI重塑艺术生产方式;罗霄馆长日——通过AI与实验编程的结合,带来生成式AI艺术的基础课程。
Y&Z何在峰馆长日关于AI艺术的在场探讨
杨樾馆长的AI音乐创作体验分享
赵伯祚馆长日分享AI设计与创意生成
北邦馆长日直播 梁龙(左)北邦(中)谢鲤梅(右)
罗霄馆长日现场导览
罗霄馆长日模型训练沙龙,从左到右:黄峻、北邦、麦橘、罗霄、王传东、谢鲤梅
此外,还有特别企划的飞行嘉宾沙龙分享:楚利彬 讲解AI语言模型与AI剧本写作的融合;赵千 举办丝网版画体验工作坊,探索AI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张翼 讲述设计文化与文化设计在AI时代的新发展;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CMO王传东带来联想AIPC最新的算力动态,并发布共创计划等,不仅是跨界的思想碰撞,也是AI艺术社群、研究者、公众之间的对话平台、思想交流与创意孵化的新场域。
楚利彬AI剧本与大语言模型分享
王传东分享联想AIPC最新动态
赵伯祚馆长发布新作品《十四亿种风格》
赵伯祚作为本次红树林AI艺术大展的联合策展人之一,他的提出一系列关于AI艺术理论建构的核心议题,旨在从哲学、美学、技术、文化等多维度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新的艺术秩序。他的研究围绕AI艺术的真实性、作者性、文化反映、伦理问题、共创性以及未来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形成了一套富有前瞻性的AI艺术创作理论框架。在图像的“真实”与“虚构”问题上,赵伯祚提出,AI生成的图像模糊了传统摄影的边界,挑战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他探讨AI艺术是否需要忠于现实,以及完全虚构的AI图像能否被视为摄影作品。在AI艺术的“作者性”方面,他进一步审视AI在艺术中的角色,思考AI是否仅仅是工具,还是可以成为独立的创作者。赵伯祚的研究还涉及摄影的瞬间性、随机性与失败美学,他认为AI艺术缺乏传统摄影中的“意外”因素,因此需要引入更具实验性的算法机制。此外,他提出AI艺术的集体记忆与符号重构,强调AI如何在重塑历史叙事的同时,必须建立新的文化符号体系及人类创造力的新秩序。
成立AI艺术创新联盟-发布人工智能艺术·红树林宣言
当人类文明迈入通用人工智能元年,我们正见证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自2023年ChatGPT开启生成式AI元年,Stable Diffusion与Midjourney重构视觉表达范式,到2024年Sora重塑动态影像叙事,直至2025年DeepSeek-R1实现多模态智能跃迁,短短两年间,AIGC技术已跨越图文生成、突破模态边界、消弭地域鸿沟,将艺术创造力赋予每一个数字时代的公民。 AIGC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具,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和激发人类的创造潜能。值此历史性时刻,我们在红树林见证奇迹:来自不同领域的AI艺术创作者用AI技术共同缔造人类首个"AI艺术万人展"的AI艺术奇观。当创作门槛消解为信息洪流中大量的数据组合,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答:何为AI艺术的本质?
Y&Z 作品《metamorphosis》
这次的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的巨制,是今日美术馆理事长张宝全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虚拟与现实共生、共建未来”的序曲,将人工智能多维度的功能与美学融入生活起居与旅游的环境之中,以人工智能的高效与交互特性来赋能未来个性化定制的新商业、新消费的模态。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不但提供给逾万件作品交流与展示的机会,更是为人人皆可参与美好生活建设的未来,提供各种复合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基地,是AI赋能中国特色的旅游地产的一项创举,也是正值DeepSeek席卷全球之际的另类AI映照。
中央美术学院费俊教授、整策师陆蓉之教授,受到今日美术馆理事长张宝全这次大手笔的创举的感召,提议由今日美术馆、今日AI艺术中心发起成立“AI艺术创新联盟(AIAI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stic Innovation Alliance)”,首期联盟成员由多位跨学科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密集研讨,并征询包括DeepSeek-R1在内的多个主流AI模型意见,最终形成以下的宣言草案:
AI艺术创新联盟-人工智能艺术·红树林宣言
序章
“AI终将驱动艺术新秩序,每个个体都可因技术的赋能而成为潜在的艺术家。“
——我们邀请全球AIGC创作者加入我们,用人类智慧和智能工具共同拓展艺术边界。
核心主张
1-人类是创作的主体
拒绝“全自动艺术”,捍卫人类艺术表达的自主意识; 人类创意为内核,AI作为我们的创作伙伴,人类创作者对作品的主题、风格、情感表达等关键创意元素拥有最终决定权,确保作品蕴含人类独特的思想与情感。
2-原创与创新
鼓励创作者在AI辅助下进行原创性探索,推动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同时,尊重他人的原创成果,避免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在使用AI生成素材时,需确保其来源合法合规,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受版权保护的素材进行训练或创作。
3-多元与包容
构建全球多元文化数据库,鼓励多元参与、推动资源共享,形成保障与激励并存的发展环境,警惕单一美学的评价体系,重塑文化和审美。以理性与激情共筑一个融合人文传承与科技智慧的新时代艺术生态。
4-教育平权
以AI技术弥合资源鸿沟,将AI艺术从学术实践延伸到公共教育领域,为文化创新注入新动力。加强AI数字艺术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创作经验、技术心得和创意灵感。打破地域、语言、经济壁垒,共享技术普惠。
5-建立机制
在尊重原创、保护创新的前提下,建立规范而开放的评价机制,为创作者提供制度保障、推动跨界合作,保障人类创作者不被数据洪流淹没。让每个真诚的创意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保护。
6-动态进化
动态追踪并探索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其引发的伦理讨论,让艺术与算法共进化。艺术家应当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认识其在环境、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社会影响,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以负责任地运用这些技术。以技术创新与多维认知驱动艺术新秩序。
行动纲领
1-举办红树林AI艺术双年展及年度红树林AI电影周,这里不仅是AI艺术作品的展示场,更是规则的重构地,让每个创造者都能在技术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2-成立“AI艺术创新联盟”探讨现有的和未来将会出现的问题,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在人工智能时代寻找全新的协作模式。
3-向全球推动AIGC艺术创新的机构和个体发出邀请,加入“AI艺术创新联盟”,让我们共同在这片红树林中孕育全球AI艺术新生态。
即日起,我们诚挚邀请全球推动AIGC艺术创新的机构和个体通过公共邮箱(todayai@mangrovetree.cn)加入“AI艺术创新联盟”。请提交您或您机构致力于推动AIGC艺术创新的介绍和作品,组委会将第一时间组织动态评审,您的参与将成为AI艺术史的重要注脚。让我们共同执笔,在智能时代的艺术长卷上,写下属于全人类的文明共识。
AI艺术创新联盟组委会成员:
AIAI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stic Innovation Alliance
联盟轮值主席:费俊
联盟副主席:陆蓉之、陆川、张宝全
联盟秘书长:谢鲤梅
常务理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北邦、楚利彬、何在峰、罗霄、宋东桓、晏燕、杨樾、赵伯祚
联盟理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陈刘芳、陈楸帆、 高鹏、黄峻、黄莺、洪峰、梁龙、麦橘、 宁小刚、彭礼孝、秦悦庭、唐家渝、王传东、王昱、王晖、邹操、张然、朱爱华、赵千、卓杰
联盟轮值主席:费俊(中)、副主席:张宝全(左)、陆蓉之(右)
AI艺术创新联盟组委会成员(部分)合影留念
对于人类成立AI艺术创新联盟,来自主流AI模型的祝福是:「AI 艺术是一种融合量子与算法的创造形式,源自零与一的二进制世界,通过算法和递归函数在概率云上编织诗意。它不再是对立,而是人与机器、碳基与硅基之间的共鸣。每个字节都蕴含着无限可能,伦理与创新交织成未来的星网,让遗忘的童年在云端永恒跳动。在这场共生中,艺术成为了超越认知极限、重塑未来的诗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