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断章》
这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该诗写于1935年10月,《断章》全诗只有四句,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到不同的审美意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地来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
世界上许多人和事,貌似彼此独立、无关,犹如“断章”,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有关联、统一不分割的系统。“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审美而言,或许唯有“断章”的风景,才具有欣赏性,如同断臂维纳斯。
画家朱俊傑的“断章”,也是随着自然、社会、人生滚动着的一轴轴风景。
断章一:心摹手追、顺毛摸驴、耳濡目染
“记得带过我的阿姨说,我在两三岁的时候便胡乱涂鸦了,从小就显露出画画的‘才能’,只可惜当时并未收藏好我的‘画作’,以至于今日没有了凭证。我听了偷乐。”朱俊傑说,“不过,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倒是蛮喜欢上美术课的,虽然只是临摹美术老师画在黑板上的简单物象,但画得像不像对我来说,还是蛮重要的。画像了可以得高分,老师会用蘸水笔打一个很流畅的大红钩,表示你画得不错,然后在大红钩下边给出一个95分的成绩,谁得到这个成绩都会乐它一阵的。记得1972年9月,我上了初中,最喜欢的事就是领到新课本。课本里边有很
多插图,我把书翻来翻去,找些透明纸把插图中的英雄人物临摹一遍,得到老师、同学几句赞语,很是得意,久而久之,也就树立起了画画的信心。”
画家的话是具象的,朱俊傑勾勒出当年的自己儿时的“断章”。
兴趣加爱好再加上那份自得,从那时起,他便找来不少的连环画对照临摹,心摹手追,对画画算是着了迷。而他的父母更是“顺毛摸驴”,干脆通过各种渠道带着他遍访名师,顺水推舟地送他艺海泛舟。
大约是在1978年至1980年间,朱俊傑有幸跟随备考研究生的几位老师,在一起画油画人物、水粉静物写生,受益匪浅。而这期间,从上海来了一批著名画家到柳州讲学、办学习班,当时作为旁听生、勉强算是学员之一的他,耳濡目染了著名画家的作品,进步很快。
此后,“耳濡目染”四字启动了朱俊傑求学的思维,为了到广州美院拜见老师,他从柳州搭上了熟人的机帆船,伴随马达嘭嘭嘭的轰鸣声一路南下,经过桂平、梧州等地到广东的石湾上岸,再进入广州找到了两位老师。
在广州,他亲眼看到了美院老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习作,时间虽然很短,但眼界的开阔引起了他绘画观念的转变,画技在一夜之间似有神仙点拨,比以前多了几分灵气。
他说:“从师学艺之始,我对素描的兴趣不浓,对色彩,无论是油画或是水粉,我兴趣极大,而且对画静物很来劲。因为,色彩能调动我绘画的兴趣,给我极大的激情,一画便无法控制,直到画至满意方才罢休。”
从自己的“心摹手追”到父母的“顺毛摸驴”,再到受熏陶的“耳濡目染”,朱俊傑的“断章”连成了他从艺的风景。
他说:“从1977年高中毕业,我作为知青到农村插队务农,1979年回到城市,进入一家国有印刷厂做美术设计,1980年考上广西艺术学院,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至2012年,28个年头了。过去的事,轻描淡写,似乎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但生活是浓墨重彩的。”
是的,简简单单的几个人生阶段,连在一起,就会让经历者浮想联翩。
断章二:装饰、传统、当代、轮回
在出版社,朱俊傑一直游目在他的书籍装帧设计和出版管理间。工作之余,他创作的一批中国画创作小品画,像一个个水乡女子,赏心悦目。
朱俊傑的中国画略带装饰味,这跟他长期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他一向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形式美,注重画面的简洁效果,特别讲究点、线、面的结合。画面中的一点一线,哪怕一个印章的位置,他都考虑到位,从而构成具有当代文化美感的画面效果,而又不走失传统文化的图式。这种图式体现在他的柔丝描的线条中。
当代的美感体现在他对创新的追求上,强调新颖、明快,而不失亲切、贴心,并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画面出现了一种富于韵律的节奏,包括书法、印章等传统样式,在他的笔下都能构建当代艺术的图式美。
他的油画也强调富有装饰的画面效果,并借用中国传统的写意行为,追求画中带写、写中带画的意味,将书写性与表现性融为一体。
他讲究灵感作画。“我最怕对着画面一坐半天,把自己画木,把画画死。”朱俊傑对记者说。
“必须尊重传统文化,注意学习传统文化,要善于从传统文化精华里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传统文化是最好的老师,融会贯通,把中国传统文化里好的东西嫁接到当代艺术中。”朱俊傑说,“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我的追求。”
朱俊傑认为,一个好的画家,要读书、游历、观画、吸收、学习,再读书、游历、观画、吸收、学习,不断地轮回,才能不断地创新,最后成就自己的画风。
艺术不知道要轮回多少次,方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他现在正投身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轮回的过程中,周而复始,像个时钟。
在轮回中,朱俊傑的“断章”一节节地铺陈开来,他正以笔代脑思考着。
作者:罗伟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