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眼里的柬埔寨(三)

  二、关丁尊严。尊严应该与身俱来,应该值入血脉,应该不能剥离,更与贫富无关。柬埔寨,不断闪现的索要糖果和小费的孩童,以至于我们的团友由同情,转为木然,最终变为逃避和指责,我无意显示自己的崇高和博大,但我始终坚信孩子的无辜和无奈。他们能祈求谁来改变这苦难和落后的一切,光靠祈祷能否填满那辘辘的饥肠?就如我们年少物质贫乏的年代,爸妈最爱说绝不能在吃饭时到别家餸嘴,但邻居家偶然飘来的肉香,也会让你在门房边伫立许久。人面对饥饿的本能,像尖利的爪牙,撕裂一切道貌岸然。听到团友的尖刻的责难,我真的感到悲哀和世俗的刻薄。一点糖果,一点零钱,对于我们无关痛痒,但于孩子,天生的尊严是人多难逾越的坎。没有谁是天生的乞讨者,没有谁天生就剥离了尊严,也许少少的给予,将会是他们终生的记忆和创造奇迹的可能,挽救一个人的尊严,教会他尊严的价值比简单的训辞更有力量。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黄石的孩子》,那个来自发达国家的霍克,脱离了优越的生活,来到战火硝烟的中国,他没有嫌弃我们孩子的贫穷、落后、肮脏、疾病、自私、叛逆,用自己博大的的爱心和耐心去引导孩子,抚慰他们的心灵,重树他们的自尊,明辨他们的善恶,最重要的还教会孩子对于世界的宽容和正义,甚至用生命给予了孩子人类完美的典范,我的心一直被两个画面的交替纠结着,想象阳光下的一切都是真正的清纯透明,而不是用我们已经灌满世俗的油华来粉饰我们的麻木和不仁。我也看到特别欣慰的画面:导游介绍我们去一个古迹对面的孤儿院,许多人一下联想到捐款,拒绝前往。事实上的场景超出想象,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常人眼里的导游,除了金钱的计较,还尚存对弱者和儿童同情呵护的天性,他不是为回扣,而是不断地重复孤儿们的不易和艰难,以及法国人捐建,台湾人给予的帮助和孩子们的自救。几十个孤儿在夕阳下各自劳作,熟练地用小槌和锉子敲打着画满纹饰的牛皮,制作精美的皮雕,那样专注虔诚,逆光勾勒出身体弯曲的线条,细声的交谈温文尔雅,衣着陈旧但干净,简陋的工棚展示着他们丰富的作品:巨大的佛像、大象、莲花、吉祥物七头蛇……作品很便宜,一旦有人购买,收入会变成孩子们每日的菜金和巨大锅灶中的米饭。院长会让你和作者握手、交谈,照相留念,孩子自豪又羞涩的微笑,让白白的牙齿在黝黑的脸上闪亮。当我们的大巴车开始启动,也是孤儿的院长带着所有的孩童,集体用英语为客人祈福送行,没有卑微,没有祈求,没有说教,没有营销,更没有乞讨,尊严在每个孩子的内心开出了最美丽和祥和的莲花,如同柬埔寨人对于美好和圣洁的期许,在每个孩子的血液里流动。车子的抖动,没有让我抓拍到这感人的画面,但却让我们许多人有可能重新思考和反省我们固有的价值观。我长长地舒了口气,相信佛光没有理由不给予他们未来,天助自助者!在他们的身上,我也看到了柬埔寨自我救赎的希型。尊严是生命道德的内核,有多少人为之奋斗、挣扎、捍卫,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尊严又最容易丧失,因为没有它,人类的躯壳仍然可以苟且残喘。看看我们的周围,物质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至高无上超于一切,尊严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廉价得一文不值,许多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尊严已经是一片轻飘的羽毛,随着本我的无限放大而随风飘散,支离破碎。我们已经摆脱了穷苦的时代,但也摆脱了尊严对于人格游丝般的保护和束缚,我们的生活已经日渐丰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我们的颜面和尊严扔在地上践踏。我们对于文化?道德?信仰还有多少可以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没有信仰,但我们绝不能缺少道德和尊严!

2011-12-3

作者:张朝晖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汪月泉

      张总 大道至简 心似莲花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