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笔墨传神是中华民族超越时空的伟大艺术创造——应邀赴台书画展览开幕式上的致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正值宝岛阳春三月的美好时光,应彰化八卦山大佛寺画廊邀请,由台湾孔子研究学院主办,使我荣幸地能够再一次访问台湾,举行以“清和雅正兮,高风亮节”为主题之个人书画展览,及时提供了和台湾同胞更为深入广泛文化交流的机会。致此我首先对邀请与主办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对莅临开幕式的各方贵宾们亦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国书画是中华文化的正统,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及世界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然而不能否认,随着时代的进步,她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基于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便紧紧把握这一机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果断地给自己设定了“为中国书画的复兴而奋斗”之命题,深入对中国书画实现历史性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孔子曰:“致知在格物。”

  关于中国书画实现历史性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之过程中,我遵循儒家哲学思想的指导,深入挖掘,钩沉探秘,追寻中国书画的根本原理,发现笔墨乃中华民族之一大艺术发明,她是由形式、功夫、神韵(精神、感情)三要素构成,独成体系——不仅是形成中国书画的基本原素;也是中国书画审美的基本准则;更是体现中国书画神韵(精神、感情)的基本依据。基于笔墨之发明,书画融为一体,发扬写意之法,以“笔墨传神”为宗旨,使中国书画从来不被物象形式所局限,而升华到反映人类精神意志的高深境界。如许情况,我以为完全有理由作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书画之“笔墨传神”,是中华民族超越时空的伟大艺术创造,实为世界绘画艺术史上的奇迹。就此我便从根本原理上揭开了中国书画中国特色之奥秘,把握中国书画从何而来,又必然从何而去的本质性发展规律。所以我总是极力调动多方面支撑,始终坚持书法运笔,艰苦锻炼笔墨功夫,又潜心于创新发展,终于创造了能够体现个人意志、时代精神的画竹笔法。同时将画竹笔法运用于书法及其他画科,使我的书画均得竹子灵气而别开生面,赢得书画皆精,不仅升华了中国书画诗、书、画、印珠联璧合的艺术风韵,也彰显了中华文化亲、和、善、美的深沉涵养。顺理成章,完成了“笔墨万岁”五卷本专着,革除时弊,匡扶正气,为中国书画实现历史性转型发展,真正走向复兴奠定了划时代实践章程与理论体系。

  就此情况,竹子不仅是我修身之师,也是我书画之灵魂。对这次展出书画作品,无论是竹兰、花鸟、山水、人物或书法,我相信都会使观众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竹子高风亮节、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笔墨精神。第三展厅陈列的“节贯千秋”八扇合屏竹子画,其后记曰:

  曾游安吉竹海,所见碧浪汹涌,干直云霄,感动之下画意生然。便以我之笔法写其春长、夏荣、秋风、冬雪,天人合一,陶情励志。跃跃然遂作一曲,聊以自勉耳!

清和雅正兮,高风亮节。

风雨无惧兮,卓然孑孑。

  其“节贯千秋”八扇合屏竹子画的这一后记,不仅是对这次书画展览主题的诠释,也是对我整个书画作品及理论体系核心价值的体现,深刻反映了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对我关于中国书画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在我的意识中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修身、治学、练字、习画,同舟共济,相辅相成,继承创新,笔墨传神,方为中国书画实现历史性转型发展,走向真正复兴,产生新时代高峰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书画真正体现中国特色,走向世界、人类共享的价值根据。本一概念,诚为个人实践经验之感悟,欣逢良机奉献台湾同胞。

  谨此致词,欢迎批评指导。谢谢!

2018年3月1日

作者:三砚斋天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