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现代工业是艺术的来源之一,也可以作为当代艺术的承载。
鲜亮的色彩,简洁的构成,综合材料的运用……7月6日,黄喆君个展“一个纪念日”在宁波槐STAGE出入艺术开幕。展览共展出90后年轻艺术家黄喆君二十余件“工业水墨”艺术作品,于动静之间;古今之间;轻重之间;荧光与黑白之间;破坏与完美之间,展现了她的“工业水墨”的表达主张。
作为在上海成长起来的90后,黄喆君的成长的环境中每天印象最深的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每周出门都可以看到各种店面变化的时代,这拆了块老墙,那加了面玻璃,店铺招牌五颜六色地变幻,各种材质的反光和各种霓虹灯的闪耀……混合的工业材料和城市灯光塑造了她的视觉经验。
因此,她的作品常用反光表面、硬边,荧光炸眼,结合工业材料和传统绘画技术捕捉当代自然和非自然的景观。预设的西方形式语言以流动的媒材绘制,留下了其自然且有机的形态,同时展现了其怪异的人工感——犹如墨水是工业产品。
黄喆君近年作品曾展出于K11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德国驻华大使馆、宁波美术馆、珀斯音乐厅、春美术馆、红门画廊、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艺术机构;曾担任新西兰丹尼丁市政府《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艺术项目于上海豫园展览顾问;曾策展《建筑的抽象》于上音歌剧院。《未来里·首届张江汇智艺术节》于汇智国际商业中心,等项目;作品被收藏于上海音乐学院、方大设计等机构。
工业造就的整个城市景观的过程,也塑造了一代人的视觉经验。现代都市文明下成长起来的90后黄喆君对周遭的工业制品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喜好。传统的画布画纸对她来说显得太“暗”太“旧”了,她需要更加光鲜亮丽的材料来表达这个时代的感觉。
犹如彩色糖果的美好记忆,透明而鲜亮。
她自由地在亚克力塑料、铝合板乃至树脂上画画,而这个“画笔”不是传统的笔,而是任由新型丙烯颜料在“画布”上自然流淌再加以控制和完善。一幅看上去一气呵成又没有几种颜色的作品,确实需要三四十次上色“渲染”,因为颜料干得很慢,她就守在画作边上,谨防灰尘落在上面。这份专注,就好像一个孩子对玩具的痴迷。
她还喜欢在作品中加入了夜光媒介,使得它们在白天吸收光后在夜里继续发出微光,让人在黑暗中体会作品的幽微之美。仿佛城市无边夜色中的一隅角落的灯光,虽然幽暗,但是那是可以栖息的温暖之处,映射出现代都市人的孤独和渴望。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当代艺术也许有些难懂。其实,最重要的是听从自己的感官。
正如黄喆君的表述:我喜欢别人说我的画“漂亮”,虽然这个词有时有讽刺浅显的意味,但我不认为美一定要晦涩、困难,完全可以直接。“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真理是极简的,美是纯粹的。
“对我来说作品和生命一样,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生长出来的,所以我基本都会看完场地后根据现场做方案、选作品。地方空间不同当然就会开出不同的花,不变的特点应该就是我作品的根本审美,一种工业化的自然。”她也很享受自己创作的过程,一层一层的色彩叠加不仅仅为了补充画面的质感,更是在参与中等待某种确定的“完美”。她说:“同时我希望观看的视角能在自然光的变化中经验整个颜色空间的变化。颜色的纯粹总能震撼到我,让我感到无比满足、崇高。”
如果你在色彩中感受到了美好,在材料中感受到了疑问,那就是一种互动和融合。就像夜色中忽然看到这些橱窗闪着幽光的作品,让匆匆赶路的行人短暂回眸,但也许那份光就会穿过心里。
本次展览持续到8月18日。
来自艺术宁波专栏 作者 陈晓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