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雅昌圆桌】水墨的终结现场
2014年5月8日下午2点,【雅昌圆桌】水墨的终结在雅昌艺术网798艺术区演播室举行。本期邀请的嘉宾有著名当代水墨艺术家张羽老师以及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评论家朱其老师 ,由雅昌艺术网记者周雪松担任本期【雅昌圆桌】的主持。
雅昌圆桌: 水墨的终结
时间:2014年5月8日 14:00
嘉宾:
艺术家:张羽
批评家、策展人:朱其
主持:周雪松
地点:雅昌艺术网798艺术区演播室
艺术家 张羽
在圆桌进行中,艺术家张羽就自己创作“指印”系列作品的过程进行阐述,指出“指印”的创作过程,与以往的水墨画创作的区别:“放下毛笔之后用《指印》这样一个方式,实际上,我说过,他和契约、画押的这种东西有某种暗合,某种关系,但这不是一个特别非要强调的那种社会性的意义。因为,主要还不是这个问题。我的《指印》作品是通过指印行为完成的或者留在纸上的痕迹,不算是一个完全的行为艺术,但是与行为有关,这个行为本身具有它的可表达性,留在平面上的一种痕迹。留在这个平面的痕迹不是我们以往所读到的绘画性,因为,作品中没有了那种绘画性。 在《指印》作品中是把这些东西都消解掉了,实际上这里有它的包容性及更多的一个信息在里面,这个信息比如说行为,行为的痕迹,时间、空间、过程等等。《指印》还包括一种对指印的一次一次的反复覆盖,覆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很符合这个时代。《指印》它是多层次摁压完成的,它不是一次性摁押完的,其有点儿像是修行的状态,反反复复在宣纸上摁押,有的摁三遍四遍五遍甚至还更多。实际上反复摁押的情景就是一种修正,修正过去或者是否定过去,在修正和否定过去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肯定,肯定了当下,在肯定现在的同时又有了一个新的呈现。你每次摁押一个指印就是一个新的呈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就已经超越了波洛克的行动绘画了。波洛克是通过行动、通过笔在滴洒颜色,但是最后给你呈现的视觉还是绘画。就像我们那天聊与任戬聊天的时候说过克莱因也是这个问题,克莱因也想通过他行为表演的方式,把颜色涂抹在模特身上,然后在画布上拖印这样一种痕迹,但是它虽然说有意想改变以前的绘画性东西,但是最后拖印的痕迹仍然还是没有能够超越视觉绘画的关系。
“我今天所做的也是在超越克莱因这个层面上的认识,我是把这些个问题都在我的探讨范围上有新的呈现、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实际上我是通过覆盖去消解这个图像层面上的方向或者是通过我的这种方式,我把它叫方法,因为你有了方法才有可能去探讨语言的问题,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去认识《指印》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