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珐琅彩:瓷器界的“贵族范儿”

2015-07-07 08:36

  珐琅彩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专供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亲自指点,因此显得弥足珍贵。纵观近20年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价格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而珐琅彩的高贵出身,意味着珐琅彩流传到民间的数量非常有限,更加成为众多收藏家追捧的珍品。记者近日采访了古玩爱好者刘杰先生,带你揭开珐琅彩的面纱。

  据了解,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兴盛于干隆时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一般珐琅彩的造型多是碗、瓶之类的小件瓷器。“就拿这款菱形瓶来说,它的胎质细薄,底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但釉面光滑洁净无瑕疵,而且釉色既鲜艳又柔和。它的色种特别多,大概有72种,同一物上可同时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十多种。”刘先生说。

  珐琅彩瓷器的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细腻传神。“要说到这画,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宫廷画家郎世宁。他以写实的风格见着,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作品本身具有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把中西方画法融合起来,给人的感觉却不是不伦不类,受到了清皇帝的喜欢。”刘先生说。

  “你看这瓶子上面的画,甚是精品。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画法,上边的山水显而易见就是中国的写意风格,而兔子则体现了西方的写实风格。用放大镜看的话,兔子的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有灵性,还有人物化的表情。最重要的是开辟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刘先生拿着瓶子称赞。

  据刘先生介绍,珐琅彩的古料全都是国外进口,而且用油调配彩料,使得彩绘更有立体感。它的烧制也特别复杂,先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再绘彩,最后在彩炉中烧成。“瓶子的底部先是描金,再用红料落款干隆年制。这个瓶子无论工艺还是绘画都是超群的,而且由于珐琅彩瓷器量少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珐琅彩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nmyushuzi

      非常好!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