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30 16:00
杨画廊“一次别离”展览现场
11月25日,由朱朱策划的“一次别离”在杨画廊开幕。转眼已至岁末,这也是杨画廊2017年的最后一次展览。
此次展览艺术家名单为:陈可、董金玲、冯琳、胡尹萍、刘诗园、刘思麟、秦晋、沈莘、宋琨、谢其、杨圆圆、姚清妹、周洁、朱田,是一次由女性艺术家参与的展览。据悉杨画廊一直都想呈现一次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女性艺术家”、“女性主义”这些字眼在艺术史上早期是伴随着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而产生,或许也因为如此,很多女性艺术家对性别的标签甚是反感。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不再是仅仅呼吁女权,她们的作品也不只是拘泥于女性身体符号,或是使用与女性相关的元素进行创作。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青年一代女性艺术家,她们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不再面临着早期“男权”的排挤;并且随着信息的普及,艺术家创作的视野和走出国门的机会也不会有性别的限制。“女性艺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由性别作为探讨的主题,艺术圈里艺术家的地位也不会因为性别而受到影响。归根结底,艺术是个人经验的产物,所有问题都是创作的问题,是探索主体性的问题,而不是性别问题。
因此,杨画廊此次与朱朱合作,展览的主题也不是为了讨论女性主义、对抗男权这些早已属于过去式的“女性艺术展”,而是对“身份的流动性”的探讨,这也是朱朱一直以来关注的议题。朱朱表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份都不是固定的,在家里,在工作中,在社会上……而参展的艺术家,在家里是女儿,或者也是妻子、是母亲,她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正是由于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都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社会角色同样影响着个人对社会认知的原因,社会认知和感受也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影响。也正因为艺术家们更多地放大出类型化之间的差异性,经由了经验的追问,因此重塑了自我认知与自我超越的可能。
刘思璘《Celine Liu》,艺术家在网上收集一些名人的照片,然后通过PS将她自己的形象介入画面,形成新的篡改过的历史影像,并发回到网络上,使其与原历史照片被平等地传播
“一次别离”借自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同名电影,在此意指一次与自我的别离。展览希望探讨的主题,是生命个体以创造性的虚构方式成为他人,摆脱自我的唯一面相与限定性,从“他者”的视角进行自我反观,同时也是关于情感、伦理、个体身份、社会空间、历史语境、文化交融、形而上信仰及艺术边界的再思考。这次展览更像是一个“故事会”,每一件作品旁都贴心地展示了艺术家创作的故事。比如冯琳展出的《道歉信》,收集了生活中服务人员写给她的道歉信:如购物找错钱、快递服务差及停车费问题等,这些小事在她那里被成倍放大,并逼迫对方写道歉信,甚至有时报警打闹。一次,她因认为一位17岁的保安态度不好而进行投拆,导致保安在众人面前被领导骂,他眼中含满泪水,然后辞职了。这使得冯琳感到内疚,并意识到是为了要道歉信而故意找茬时,这个计划就停止了;又比如董金玲在儿子降生后,她决定将其中一个乳房不用于哺乳,让它不再为人类的繁衍工作。于是,她偏执地用左侧乳房哺乳,甚至不让孩子碰触到右侧乳房。由于产后哺乳期的乳汁淤滞,右侧乳房有着界线不清的硬块之后出现了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三个月后右侧乳房已经不再分泌乳汁。左侧乳房由于乳腺的发育而过度膨胀,左右乳房的大小也愈发不同……每一个故事,都是艺术家真实的经历和创作心境。通过艺术家以不同身份面对的这些故事,也是一次与你似曾相识、或是大相径庭的世界进行碰撞。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吕晓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