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曾宏:在绘画中将严酷与乏味慢慢冲开

2015-03-07 00:00

  北京杨画廊在3月7日即将推出开年首个展览——曾宏个展。这也是杨画廊今年重点推荐的艺术家,于是99艺术网走进曾宏位于黑桥的工作室,产生了这篇对话性文章。曾宏是个70后,在考进四川美术学院之前上过师范学校,也工作过几年,与一起入学的艺术生不同,他是带着社会经验和已经萌芽的创作理念进入大学生活的。他采用克制的方式绘画,但却觉得自由,他以一种较劲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反抗意识。一切都在过程中。强烈的个人线索延伸出视觉上的转变,看到的如果不是了解的,则判断和理解大不同。

  【杨画廊推荐语】杨画廊此次展出了曾宏近三年的新作品,艺术家去除了此前作品中具体的建筑立面与情感经验,对其中的直线、空间、形体等因素进行了整理,从而使作品脱离了原有的形象,而呈现出坚固的视觉体验和纪念碑一样的感受。艺术家力图在平面之中获得一种空间感,在形体、线条和空间关系的不断推演中,使得这些单纯的画面具有更为复杂的细节和微妙的感受。

  艺术家曾宏

  99艺术网Q&A——曾宏

  99艺术网:进到川美以后大家还在巩固基本功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曾宏:我上学期间开始拍照片,去寻找三线工厂的遗迹。在四川、重庆、贵州这些地方,大概拍了几年,寻找一些工业遗迹,还在使用或者没有使用的一些工厂和废弃建筑。

  99艺术网:进入川美就已经投入创作状态。

  曾宏:对,人已经到了那个年龄,世界观大致已经形成了,创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99艺术网:那个时候对绘画什么态度?

  曾宏:我那几年就是拍照片,不怎么画画。

  99艺术网:那时开始对绘画产生一些怀疑?

  曾宏:主要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图像绘画的生产是比较泛滥的,也感觉很容易获取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那时更愿意拿起相机拍照,而不愿意去画画。

  99艺术网:后来为什么又转到绘画进入这种方式?

  曾宏:只是怀疑一个泛滥的图像,而不是怀疑绘画,当时看到那些图像之后本能地会有一些警惕,需要一些时间想一下要该怎么做。

  99艺术网:你的作品题材主要关于老式日常公共建筑的结构,这跟你个人的生活和经历有怎样的关系?

  曾宏:一开始进入是有情感的。是与从小的生存环境有关,另外我对废墟也是比较感兴趣。这是我思考的一个起点,这种特别乏味的绘画方式,对我的行为模式有一种影响,是要深入进去。

  99艺术网:怎样一种情感?

  曾宏:情感这个挺难说的。最开始画的地方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因为当时觉得我想要去除图像,要去除比较挥洒性的绘画,我需要一个点,这个点不太好找,没办法从一个现成的图像里进入回到个人经验。那么从个人经验里进入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99艺术网:作品中的母题几乎是建筑,这个题材已经成为近几年创作整体主线,这些来自于生活中的不起眼儿的空间、朴实得不会得到任何人多余关注的红砖、瓷砖,被你反复的描绘,吸引你的是什么?

  曾宏:还是那种情境和氛围,那种秩序感只是我进入作品的一种方法,最终还是希望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情境。

  99艺术网:一开始对绘画性或者是对图像泛滥的警惕,会不会让你把焦点聚焦于秩序感特别强的图像或是一些日常物的结构?

  曾宏:我从最简单的点、线、面开始,回到一个特别简单的直线上开始工作,这个工作很单调,所有的东西都要用直线形成,又尽力去除掉绘画的语言。这时不用再考虑其他,不用考虑笔触、空间、色彩和造型。反而在某一个时期里会觉得在工作状态上比较自由,因为不用想那么多,只需要从直线上工作,一块一块把砖描出来就可以了,特别是早期。

  其实像是一种幻觉,不用思考,不用纠结,这个自由现在看起来是一个幻觉,是一个特别短暂的东西,可能某一瞬间有这样的感受。

  99艺术网:大多时候的感觉呢?

  曾宏:行为模式是被规定了的。

  #FormatImgID_2#

  楼房-132011,布面丙烯,80 x 65 cm

  99艺术网:早期可以看到一些具体的建筑面貌,虽然也是被抽象化或者是被重新制作的图像,但后来渐渐地变成一种抽象的语言,这种语言从什么时候开始转换的?

  曾宏:一开始进入的时候,要进入一个特别具体的情境里去描绘,所以有一个特别具体的建筑外形。包括画砖和窗户的时候,但是绘画语言最终推进的时候还是从点、线、面开始。我觉得线条、空间对我来说是作品里比较重要的元素,顺着这个线索推进下去,最终特别具体的砖、窗这些就没有了,就是保留了一个轮廓性的结构。

  99艺术网:在画面中,可以看到这些几何状的物体,虽然是简单的造型轮廓却因为重复而变得有序又复杂,有一种张力在里面,但却也消解了个性化而强调一种集体主义无意识形态?

  曾宏:因为在那个时期、那种情境就是这样,比如在工厂、那个时期就是希望你不要有什么个人性,因为大的社会背景就是要极度平等,既然极度平等就是所有的都一样,最好你就是墙上的一块砖。

  99艺术网:你自己创作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吗?

  曾宏:这种创作方式本身对行为模式是有很大要求的,只能去用某种特定的方式工作。比如说只能用直线,没有那么多绘画语言可以选择。

  99艺术网:这个挺有意思的,你在做你为之反抗的事情。

  曾宏:不能说反抗,肯定是有一种反抗意识。以这种方式时间长了之后,也会觉得特别枯燥,但是不停地去做,在画面上营造,以这么一种极度贫乏的方式,在面对它的时候有一种对抗。

  99艺术网:现在这种对抗和当时去描绘这种对抗的感觉是不是不太一样?

  曾宏: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从2009年以后,我重新从绘画中寻找一些营养。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一些绘画的因素在里面,开始有一些笔触,有一点空间感,不像以前要让始终自己保留一种特别乏味的工作状态。

  99艺术网:挺较劲的。

  曾宏:有一点,尤其是一开始的时候是挺和自己较劲的。

  99艺术网: 这种意识与早期创作那一批作品的初衷是不是有很大的变化?

  曾宏:有一些变化,用绘画的语言上。人其实没办法用自己反对自己。在绘画中重新找寻营养之后,慢慢地把特别严酷的、特别贫乏的东西打破,慢慢被冲开。

  #FormatImgID_3#

  绿色上的红色(双联画),2013,布面丙烯,160 x 120 cm x 2

  99艺术网:随着心境和环境的变化,小时候或者是当时特别在意、特别注重的会有转化吧?

  曾宏:在画面上也要有进一步的要求,主要还是绘画语言之间的一种推进。

  99艺术网:我可以称之为现在越来越靠近冷抽象吗?

  曾宏:我觉得抽象这个词语是比较概念化的词语,2012年做个展的作品还是在一个挺具体的物体和一种抽象的感受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为什么我们会使用抽象这个词语?因为它是一个归纳的词语。如果去除掉个人经验和线索这样讲就没问题,如果按照线索和整体来看,其实这个词语不是太准确的,只是一个视觉结果。我自己觉得作品主线还是比较具体的,比如建筑的外轮廓,当然你看着可能也不太像建筑了,但是有一个轮廓和一个形体,尤其是边框。还是有一个经验和现实的来源。

  99艺术网:除了架上绘画,你也做了《序列》多屏录像作品,进行这样不同媒介的创作尝试,会不会觉得这种方式更直接?

  曾宏:2012年个展之后,觉得绘画作品不太想继续了。我就停了一段时间,回到之前呆的工厂拍了一些录像。拍录像也是去除掉了工厂里的人和声音,最后把声音处理成一种噪音。当时是把摄像机放在工厂的机器上,让它代替我的眼睛获取一些影像。

  绘画有很多不可言说的部分。虽然所有的问题是从绘画开始,但有一些东西是绘画这个媒介无法企及的,所以我希望用其他的媒介完善我所思考的问题。比如人在社会中的处境、人与生产交换之间的关系等。

  99艺术网:今年有什么创作上的计划?

  曾宏:除了绘画以外,准备开始做一个新的录像装置,在杨画廊个展之后我会开始实施,已经考虑了挺长时间。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来源:99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