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李秀峰的人物画给观者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敦厚大气的汉唐气势和慈爱祥和的母性的神圣,显示出画家雄健昂扬的意志和从容自信的胸怀,以及女性多独有的生动风采。《在那遥远的地方》这幅人物画中,几位身着质地坚厚、色泽亮丽藏服的藏族女性,体格健壮,神态宁静安详,如雪域高原般纯净高大,令人肃然起敬。她们或凝视远方,或若有所思,或笑意粲然,个个闪烁出崇高圣洁的光辉。粗豪的黑、红、黄、绿色块的纯净与和谐构成了画面整体原色的亮丽豪华。作品中闪射出的健康完满的人性光芒,令观者沉浸在温馨、幸福的同时,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冲动。艺术的特征是创造理想,也就是说艺术把各种已知对象、事件或经验的观念、感受和冲动加以想象的渲染。因为艺术本身,始终是价值的形象表现。这种表现的目的,是要直接在观赏者的身上唤起强烈的感情。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的不仅仅是审美的价值,也不仅仅是纯粹的美,而是可以引起艺术家个人或他生活与工作于其中的社会所关系到的所有价值-----伦理的、宗教的、理智的、爱国主义的价值等等。正如歌德所说的:“艺术并不打算在深度和广度上与自然竞争,它停留于自然现象的表面;但是它有着自己的深度,自己的力量。它借助于这些表面现中见出合规律性的性格,尽善尽美的和谐一致,登封造极的美,雍容华贵的气氛,达到顶点的激情,从而将这些现象最强烈的瞬间定型化。”我们所有的人都模糊而朦胧地感到生活中具有无限潜在的可能,它们默默地等待着被从蛰伏状态中唤起,从而进入意识明亮而强烈的光照之中。李秀峰的人物画正是从这一层面上爆发出潜藏于我们心底的燃烧的欲望和凌空翱翔的理想。我们从《永恒的旋律》中看见了雪域高原热烈奔放、震天动地的灵魂之舞。从《牡丹五君子》、《琵琶反弹》中,我们听到那大风飞扬的龙吟虎啸,从《风采好年华》里我们感到火热的青春朝气。这里的人们没有被狂暴的沙尘埋没,没有被艰辛的生活压倒。这片热土造就了他们豪健的体魄,赋予他们纯正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姿态。这些“最强烈的瞬间定形化”了的人物画廊是大西北顶天立地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热爱生命的不屈的脊梁,也是画家高贵品格的生动写照。
曾经有四位画家事先约定画同样的一处风景,要求画的像照相一样的逼真。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同一处风景在四位画家的作品中去变成了四种不同的风景。它说明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品位,旨趣和意蕴取决于画家本人的气质和修养。对于西北的山水,对于西北的民众,在有的艺术家眼中是荒凉凄苦、悲怆绝望的隐晦和压抑;在有的艺术家眼中则是苍茫与空旷的怅惘和伤感,但在李秀峰的眼中则是健康向上,纯正博大、坚毅祥和、从容自信。只有经历了艰辛和苦难的砥砺,只有深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人民,充满了自由飞翔的灵魂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光,才会发现这样崇高完满的美,才会歌颂这样强悍坚韧的人性力量。著名画家吴作人认为:“艺术家的灵魂是敏锐而且有预感性的,他是以正义感的基础为观察的出发点,他的作品就会是赞美人的奋斗,张扬人生的强横,描写自然中的一切真实。这种艺术品格的真实是人生的曙光,是社会的领导。”李秀峰的画作融现实与理想为一体,通过=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和色块的晕染,穿插了富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变化,使画面洋溢着中正祥和的韵味。诚如黄宾虹先生所说“大家笔常带一种雄伟沉着之气在笔墨外,不落纤薄之迹”。有识之士认为,中国正处在发展和崛起之中,我们的民族心里现在需要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审美理想,呼唤涌动着一种大国情怀的汉唐时期的强壮美。我以为李秀峰的人物画恰好反映了这种
“精神气候,表达了人民大众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崛起情结“,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艺术个性。
《美术杂志》2001.3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