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去年应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邀请举办个人写生交流展之后,这次的三月份,又应教研室的排课安排,带队这批河大18级的新生出外山水写生考察。
三月底,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选择扬州,除了考虑气候适宜,更多还是希望能带领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因为作为传统审美的经典建筑,园林艺术差不多最大程度的体现了中国式的审美要素,通过写生,这些审美上最直观的感受一定会影响到他们未来长久的艺术实践,我的初衷在此。
我带队的这批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很多都还没有经受过相对完整的国画系统的训练,用笔墨的方式来表现眼前的世界,对于尚显青葱的他们而言,无疑是非常陌生和有不小难度的。
我设定的课程是先从线描速写开始,逐步过渡到水墨。
这也是我以往教学总结的一个经验,以相对简单便捷的工具在短时间内学会对造型的把握和景深的营造,为下一步拿起毛笔做准备。
▲指导写生
这里的这个链接是六天训练的结果,应该说,这些只有20岁上下的孩子们给了我惊喜,用心而且勤奋,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绝大多数很好的完成了我的要求,都有着很不错的素质。
汇总一下,既是个小结,也是对他们的肯定。
继续努力吧!
刘筱静 2019.4.3
刘筱静写生作品
学生写生习作
程露
第一次来这么远的地方写生,知道累却也怀着期待。这几天相处,我似乎改变了对画画的想法,我有一点一点的喜欢画画,享受画画的过程。这次写生是真实的“写生”,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看着照片画,虽然刚开始有些困难,但也逐步逐步克服了。我们每天早上坐车进城,晚上坐车回村,累是真累,收获的知识也很多。虽然刚开始对这里有着很多不满意,但是既然来了就要对的起自己。要用这次外出来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感谢老师这些天的指导与陪伴。
董少斌
此次来扬州写生,与想象中其实想差不多,只是没有料到仅仅三天便使我受益匪浅!画面的节奏、线条的韵律、形状的方圆刚柔、审美的提高……筱静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极有意思,开始我以为只是夸,给予我们自信,后来随着自己审美水平的提高,渐渐发觉被夸的曾经看起来拙手画面上真的有动人之处!曾经的我画画大多只是听着歌机械般地运作手中的笔杆,现在仅画一幅风景速写脑海中就会考虑画面中每个物体都会考虑甚多!筱静老师对我们极其有耐心,也十分幽默和热情,这也是我能够快速进步的重要因素。遇到良师,不知能够少走多少弯路,这一点我曾深有感悟。剩下的极其珍贵的几天,紧跟筱静老师的步伐,努力吧!
闫硕
这一周的写生课变化真的很大,还记得第一天上午搬个板凳往那一坐,好,开始画,半小时过去了本上啥都没都快把自己憋出内伤的感觉,完全不知道怎么下笔,终究还是画了第一笔,第一个东西有了,别的也就一个个出来了,但还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老师一直在鼓励,告诉我们哪里好,慢慢的,终于觉得自己是在画画不是瞎胡闹了,到后来一点点积累,逐渐知道怎么去安排画面,怎么处理一些东西,怎么去表现自己看到的东西。从一开始的抄都不会抄,到看到什么能抄下来点,到后来试着去表达去组织。时间很短,变化很大。
苏美琪
参加了本次写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画面中概念性的东西太多,写生最忌讳概念,如果你的写生和你的临摹、创作差不多,那你为什么还要写生呢?写生就要抓住自然界中最灵动最本真的东西,它与创作比起来要更加生动,更符合自然,我发现自己的树点太多雷同,并且套用以前的符号。当我们面对一棵树、一座山的时候应该努力去感受它,感受它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受它自身的魅力,我是带着激情来到扬州,盼着下次写生能解决新的问题。
徐爽
第二次进入大自然和花花草草枝枝蔓蔓交流。
每天早上起来在拿起笔总是要深深地吸几口气让自己的杂念散去让整个人整个心灵去感受大自然去融入到其中。
我把自己当一个疯子,忘掉自己,手上的笔是听话又是不听话。说实话每次画完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画出来的。所以我相信每幅画都是有它自己灵魂的。之前我也不例外的接受过许许多多的考前知识的灌输,但是把我放到一个草堆里或者水池上或者或者…我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发现他可以使我忘掉一些刻意的东西,在我的画面上我希望只是一些纯粹的有生命的带给我无限美好的自然。
写生让我感受了大自然也让我看到“真正”的自己。
马俊鹏
跟着刘老师来到扬州写生,让我体会到了写生的乐趣,跟着刘老师写生,让我打破了常规的思路,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渐渐明白了处理画面的一些方法与技巧,老师带有鼓励话语的指点,让我越来越来越有干劲,越来越有信心,我相信,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相信我对物体的观察会有变化,我相信我能够画的更好,感谢刘老师的陪伴!
牛彤彤
总结:通过这次写生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还经历了很多自己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比如会得到一个老师的肯定,自己内心就会觉得超级满足。其实自己是一个对画画特别没自信的一个人,通过这次写生收益颇丰,很喜欢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明年还是老师带我们!
张慧怡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的美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观察能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
周静
每一眼都是惊喜,每一处都是美景。这是我来到扬州写生的第一感受。
五天的写生生活,走过了巷子里小巧精致的小园林,也去到了风景绝伦的风景区。在这里,感受到了平时课堂体会不到的新鲜感和趣味,每一张画都能重新认识自己,从第一副作品不知如何下手,到现在懂得有意识的去布置画面。老师带给了我无限感触和提升,让我找到了自己写生的不足与可取之处。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有着独特的味道,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并赋予到自己的画面中,让画面充满你自己的独特性和味道,这是我这次写生所理解到的东西。
石鑫瑜
线描感悟:跟着老师这一周的画画画!对线描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喜欢画线描了,我最开始只是觉得线描好看,但一点都不想画。来写生最开始只想着玩,沉浸于拍照,听了老师讲课,看的老师画的画后,感悟很多,就想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把所到之处的的美景记录下来。
线描,真的挺好的,一支笔就可以搞定,拿个板就能画起来,越画越有意思。每天所到之处的景色都不同,就会有更多的体会,对线也有了更多的领悟,自己也挖掘出不同的画法,不同的用线的表达。
线描不仅仅只有线,还可以用点、用面、用疏、用密去绘画,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画笔去记录自己心中的景色,是很有趣的。
谢婧文
刚来到扬州时,只是好奇这里的风景,没有提前对我们要学习的线描速写做准备,渐渐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从开始的“紧”、规矩,到现在的相对“松”、生动进行转变,从老师之前的画作中也领悟到不少。对“线”的认识,由之前学习的工笔,向现在的写意逐渐转变,原来写意也可以这么有趣。
岳佳滟
(一)构图要错落有致,画面须有实有空,即构图布局不要平板,不要画得太满,以免画面有拥堵感。
(二)从前后关系上来说,要有层次,比如有远、中、近景,层次丰富画面才具有空间感而不会显得单调和平板。
(三)画面布局要均衡,这一点其实是任何画种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感觉上的平衡安定状态,除了造型上的平衡,还应注意画面黑白灰色调的平衡关系。
(四)画面要有视觉中心,景观要有主次之分,描绘要有详有略,而不要平铺直叙,平均对待。类似于剧情中有主配角之分,主角戏份多、足一些;配角戏份少一些、弱一些。
(五)除了普通的视角还可以找一些比较独特的角度,找景时应多转转,还可试试仰视和俯视,还可以只表现某一个有意思的局部,对其进行较深入的刻画。
白茜雅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就是我们本次写生的地方,在这个最美的时节,处处都是美景。当我们进入一个个园林,在感叹它幽静美丽同时,也感叹古人精湛的技艺,在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写生的这一周时间里,通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修改,再加上老师的指导讲解和点评,从开始的手足无措,问题颇多,渐渐成长,画出不错的作品。在老师的指引下,感受到了线的韵律美,构图布局的巧妙。期待接下来的写生生活。
刘雨君
很荣幸能跟着筱静老师来扬州写生,我学画的时间不短,但跟着老师学习终是明白了以前作画时老师不时强调的节奏,味道,感受等词对画面的意义所在。明白作画要有其主观性,其次是作画时的主体,线的疏密,曲折的味道,画的趣味性,平衡感,灵活性。有种寻找不合理中的合理性或者反之的感觉。总之我觉得学画还是得静下心来,好学不倦,虚怀若谷才行。
刘浩冉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扬州写生。感受到了江南园林风景,与自然一起感悟。虽说是第一次在这种环境中写生,但是刘老师的指点让我对画面的取景、构图、节奏、形式、物体的特征等变化,有了大概的理解和基本的掌握。这也算是这次写生中最大的收获,当然还是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去继续努力学习。
王明义
三月正是下扬州的好时节,春风撩人,吹皱一池新绿,四处弥散着春天的气息。扬州果然是有江南特有的秀美,小巧而精致,绿碧池塘,湖石嵯峨,亭台轩榭。这次写生,我深刻明白了绘画的真谛,是去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景物,而非机械化,应试化的去复刻,是无意义的,刘老师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如何去打破常规,突破我们印象里的绘画,通过优美的园林,去用手中的笔去体会园林的精致美。刘老师让我体会到了画面那种节奏的美感,对比强烈的画面感,如何用线,如何选景,如何构图,如何绘出景深,如何处理画面的对比,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不再拘谨于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处理画面的思想。非常感谢刘老师的教导,让我对绘画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体会,让我终身受益。
徐欣怡
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画者画骨画心,感性却又理性的作画当然是最好的状态,然而能够由眼中景画出心中情才是境界。
朱琳琳
经过这几天刘老师的认真教学,让我受益匪浅。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感触颇深。一画几时,时间在你认真投入的时候悄悄溜走。轻与重、粗与细、长与短、宽与窄、繁与简在画面上呈现出不同的感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刘老师这种让每个人都画的是自己的东西,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并且给予我们很多的自信,我觉得很棒!
作者:刘筱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