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赵伯驹在宋元界画中的异彩纷呈
(暨南大学中国书画鉴藏导师班习作)
作者:书画精灵
在中国绘画史宋代和元代时期,界画的类别被归纳在杂画一门,现存南宋界画作品多为小幅绘画。在技法上,南宋画院继承北宋以来的工笔画法,更趋向精致,写实,有一定的环境表现。于画法类别:
1)为画院传统的细笔精工风格,细致地表现建筑构造和装饰效果。
2)用粗笔脱略建筑细部构造和装饰物,但能准确表现建筑风格和尺寸比例,具有空间渗透的美感。
元代时期,白描界画渐入主流。画建筑运用类似人物画的细笔白描技法,所画建筑物的秀丽精巧,与宋金界画上所见风格不同,为元代官式建筑的样式。建筑的屋顶瓦垄、门窗棂格、勾栏花饰、地面纹砖等;绘画用以繁密的线条组织来区分建筑的体、面、虚、实,不同于宋代着色和渲淡的意境,增强了画面的富丽和雅洁的表现效果。
一、 赵伯驹界画的年代探论
在宋代,画院画工掌握了非常详实的建筑知识,使得两宋界画空前绝后的标准,"工匠可以依图造屋"。界画细致描绘建筑的构造和装饰,屋顶歇山之处可以窥探内部结构,屋檐檐口下垂,檐角高翘。建筑外饰有普拍枋,檐下斗拱硕大,补间铺作稀少,柱间铺作不超过两朵。屋面为可拆卸的格子门和格子窗。宫体楼阁用淡墨和花青渲染成暗色调,具有古风博雅之意境。
南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团扇 绢本 设色 22.3x2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嵩(南宋)是木工出身的画家,为宋光宗至宋理宗年间画院待诏,善用界尺画界画。《月夜看潮图》整体画面为着侧构图,用极尖的细笔以淡墨画城市远景和江面潮水,渲染气氛的虚渺淡远。使用界尺描画的宫苑建筑写真,线条劲细,笔笔不苟,外形比例优美,梁柱斗拱表现准确,可观空间虚敞通透,为标准的以图造屋形制。
在存世《蓬莱仙馆图》发现有赵伯驹的界画特征,被传为赵伯驹作品。从笔者的引文中可以考就几个关键词:精细、笔意、色彩等等。因此,作为跨两宋时代的赵伯驹,其绘画特色可以归纳为:设色学二李,具有宗室金碧辉煌之风;笔法精细,介乎于画院和士夫文人之间;有一定法度,追求滋润的墨彩和秀逸文雅之士气。
南宋 赵伯驹(传)《蓬莱仙馆图》团扇 绢本 设色 26.4x27.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蓬莱仙馆图》图中所画宫苑分析,其布局组合与宋代不同,毫无宫制规式可言。固定形式的斗拱、窗格、栏杆等由线条组成,似是而非;鸱尾尾巴朝上翅起,悬鱼硕大,不能窥探内部结构;檐口平直,出檐较少,上下檐几乎相等;檐下造下斗拱较小,出跳不清。种种迹象探就出作品为宋金以后的绘画模式。
二、赵伯驹绘画风貌表现
赵伯驹的界画存世“不少”,比较可靠的是山水绘画《江山秋色图》。其中,界画部分虽然构件画得很准确,也不过是山水画的点景部分。有代表性的界画,应为台北故宫所藏传为赵伯驹的《汉宫图》。
《汉宫图》 南宋 赵伯驹(传) 团扇 绢本 设色 24.5X24.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还收藏一幅《阿阁图》轴,青绿勾金山水界画,在绘画面貌上明显与上述两幅赵伯驹作品有距离。
《阿阁图》南宋赵伯驹(传)轴 绢本设色 青绿描金 73.3x55.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末明初美术评论家陶宗仪在《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中即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也称"宫室"或"屋木"。特点:要求准确、细致和工整,掌握古代建筑及桥梁、舟车等知识。南宋士夫文人画家,善画屋木类的人很少,这一门类专业技术性强,不能让士夫画家深悟其道。从而可以推敲赵伯驹的界画功底应该是"工中带拙,介于画工与文人画之间的一种风格"。赵伯驹擅长扇面等小幅作品,宋代文献中也数次记载过他的绘画多为小幅。
南宋高宗对赵伯驹的绘画风格颇为赏识。"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可见赵伯驹对宫廷绘画的掌握也有一定的造诣。再看看《汉宫图》,工笔淡色,绘宫中出游归来的后妃,在大批宫女陪侍下入宫城的情景;建筑比例秀美,屋瓦、斗拱、栏杆都刻画细致;楼阁下层洞开,可以看到中央御座,左右各列四椅,案上陈设青铜古鼎彝,檐下盆中种植珊瑚树。此幅绘画为南宋纪实界画,所绘建筑工整细腻,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檐口平直,檐角上翘,上檐小于下檐,双曲角鸱尾,抬梁式门,可拆卸格子门窗。所绘屋顶瓦件,室内布置陈设也有很细致的表现,准确的描绘了南宋宫廷建筑的风貌。但绘画比例和构图上满而无序,显然是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影响了构图的配绘。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过:“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阿阁图》图绘宫殿阁道,上接层观,人物车马俱备。画面呈现的是建在广阔高大平台上的宫室建筑群,形制元代官式,可比较元人“建章宫图”。图中宫顶鸱尾龙尾朝上翅起;屋顶琉璃瓦形制省略,仅用石青、石绿着色表现;檐口出檐较少,上下檐几乎相等,檐口外翻斗拱层清晰可见,补间铺作斗拱形制小,模糊不清;顶上歇山山面,悬鱼垂过山面撒头,遮挡住平梁和蜀柱;擎檐柱出现在檐下,格子门上部有装饰的格子窗,格子门间挂竹帘;表宫门为一间两楼的棂星门制式。
图中建筑精巧宏伟,旁依松岗池水,间植各式杂树花卉,景物繁密装饰性重,与自然风景互相穿插辉映;远处云雾重重,台基上仕女乐舞,景象胜似天宫楼阁。根据董其昌的评价以及笔者对于界画的技术性分析,《阿阁图》所绘建筑接近元代宫廷样式。由于设色浓艳,创作年代有可能晚于元代,由画手根据先前的作品临摹所为。
三、北宗赵伯驹画风对后人的影响
从元代的史料来看,赵伯驹在元代文人画坛有较高的地位。其一,在青绿山水画领域,赵伯驹采用石青、石绿,以赭石为基础,重彩与淡彩相结合,超脱了平涂色彩的绘画技巧。其二,赵伯驹有宗室贵族画风传继,绘画中喜爱使用贵重的绘画材料,如泥金、岩矿粉等,使画面重精重彩以至"金碧辉煌"之感象。其三,从水墨法提取设色经验,集众家之所长,以技法精细工丽的本色来呈现画风。
“画法精、设色雅”的赵伯驹,虽然在名气上不及“南宋四大家”,然而切实影响了后世许多的名家~“吴兴八俊”的钱选和赵孟頫受赵伯驹画风的引领,绘画色彩明朗致丽;“明四家”中的仇英和文征明,以及吴门后学们的山水界画设色技法,也多自于赵伯驹的小青绿渲染之形。赵伯驹独特的色彩,贴近唐宋以来高古风格的演绎,是画家们创作的范本,延续至今。
【1】暨南大学中国书画鉴藏导师班课件
【2】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3】董其昌《容台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