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韩刚:七个“并重”看川大艺术文献展

金秋之际,由四川大学、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旨在弘扬中国艺术文化,增强学术交流的“第三届 海纳百川学院内外 艺术文献展”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适时举办,欢欣鼓舞!

艺术展演是学院教学与创作成果呈现的重要方式,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与学院强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持本色、提升质量与突出特色一直是学院、学科、专业进取的初心与主要取向。保持本色是要保持西部综合大学艺术学院本色,既与其他地方的艺术学院有别,也有别于专业艺术院校;提升质量是要找到在国内、国际范围内学科、专业的位置并不断提升、突破;突出特色是要在接续传统基础上,培育与加强特色专业方向,这些一直贯穿于学院成长的整个过程中,也一直体现在展演活动中。不忘初心,务实进取,持之以恒,“海纳百川”文献展品牌更响亮,拭目可待。

四十年前,党中央适时开启了改革开放国策,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扩大与深化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学院顺应时代潮流,伴随改革开放脚步,如火如荼地建设发展,日新其业。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这种矛盾也体现在学院工作与生活中,应大力倡导与深化改革。

对学院艺术教学、创作等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海纳百川”文献展而言,更应立足保持本色、提升质量与突出特色,在不断改革中探索、健全与优化相关展览机制,开拓心胸,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与扩大影响力。在展览组织策划、艺术家邀请、作品征集与传播宣传等方面应做到以下七个方面并重:

一是当代与传统并重

当代与传统并重亦即中外古今、历史与现实并重。就艺术而言,当代与传统无好坏优劣之分,亦非泾渭分明。艺术史恰如一往无前、逝者如斯之大河,很难分清孰为当代,孰为传统。我们既别无选择地处于此河之中,区分当代与传统应无意义。在艺术创新中,中外古今任何艺术都是资源、营养,都须平等视之,为我所用。在“海纳百川”文献展组织与策划中,在艺术家、作品题材、表现形式与手法、材质与媒介等选择上,应不拘古今中外,只要满足或基本满足保持本色、提升质量与突出特色这一学院、学科与专业发展壮大初心与原则,多多益善。必须强调的是,在今天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中,“海纳百川”文献展尚有传承与弘扬国族传统艺术,与为其别开新境服务的重要任务,“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二是实践与理论并重

艺术实践与理论(即创作与学术研究)并重体现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职称、职务等各方面。注重理论是综合大学的特点,也是对综合大学艺术学院、学科与专业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教学活动中,须要将相关领域内最新创作与理论成果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始终了解到最前沿动态、人物;在职称评聘中,不仅要求艺术实践(创作)成果,也要求一定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即CSSCI等期刊论文发表);在职务晋升中,一定职务一般是由那些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的教师担任,才更有利于管理与服务工作顺利展开。多年学院学科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践与理论并重不但可能,且大有可为。如书法专业在侯开嘉教授带领下,倡导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并重、并精,后来的教师如吕金光、杨帆、刘志超等不但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学生(不但要求本科学生毕业前须参加省级以上展览,也须有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发表),传统正在形成。美术学专业很多学术研究做得好的教师,也有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与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如黄宗贤、郝文杰教授等),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同学有相应的实践专业选修课。设计专业很多教师不但是著名设计家(如陈小林教授、何宇、黄晨副教授等),也有较深厚的理论研究修养,经常申报课题、出版教材与发表论文。这些好传统不仅应该保持,也应该继续发扬。

三是感性与理性并重

不应经常标榜“艺术家是感性的”,“不擅长理性、逻辑思辨”、“不会写论文”之类的话,这其实是误解或借口。不但艺术,任何行业的佼佼者都不仅仅是感性的,当然也不仅仅是理性的,而是要追求感性与理性的适中、中和境界,这是被艺术史反复证实了的。比如西方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显然不仅仅是感性的;如果读一读仿佛很感性、热情奔放与成就卓著的大艺术家梵高的书信集,也不会得出他纯粹是感性的论断。国族大艺术家顾恺之,流传到现在的仍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理论文章,荆浩则著有《画云台山记》,米芾著有《书史》《画史》等,宋徽宗主持编撰《宣和书画谱》,赵孟頫、董其昌、石涛,现当代的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等大艺术家谁不擅长理性思辨,谁不会写文章?仅仅依靠感性,而排斥理性思辨、逻辑训练成不了大艺术家。

实践与理论、感性与理性并重关乎学院学科定位与发展、壮大,展览能大力促进教学与创作,建议以后的“海纳百川”文献展筹划理论研究成果板块,探索恰当展览方式,设立相应奖项,与创作联袂进行,形成风气,突出学院艺术研究特色。

四是技艺与思想并重

喜言思想是近年艺苑风气,固然不错。然艺术家终究是艺术家,其思想一般不能与思想家比肩。如果说思想家是台上当红的主角,艺术家只能是台下吆喝的票友。艺术作品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但作品价值更应该体现在艺术本色或技艺上。“技进乎道”说的是“道”要通过“技”来显现,而非以技艺去诠释别人的思想;当下,国家大力强调工匠精神,或许正是看到了各行业本色规范在逐渐丧失的原因。比如,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为国画本色规范,掌握得如何?很多画家以为这是“形而下”之“器”,思想性不够而轻视之。殊不知“六法”中最“形而下”之“传移模写”不仅仅指临摹,如清代盛大士《溪山卧游录》所言:“凡学画者,得名家画本,须息心静气,再四玩索。然后含豪伸纸,略取大意,兴之所到,即彼疏我密,彼密我疏,彼淡我浓,彼浓我淡,皆无不可,不必规规于浅深远近、长短阔狭间也。久而领其旨趣,吸其元神,自然生面顿开。学者见古人名迹,或过眼即弃,或依样钩摹,胥失之矣”;“经营位置”不仅仅指构图,而是要想方设法、苦心孤诣地在构图上做到超越古今中外大家而独具特色、自成一家。这两法虽看起来关乎技艺,但如果能举一反三、触类而长,却是人类艺术活动的基本规范,“万古不移”,如果操作时缺乏思想、刻舟求剑,而想秀出人类艺术史丛林,何以可能?故在展览组织策划、作品甄选中既应看重技艺呈现,也应注重思想表达,技近乎道、二者兼得者为优。

五是精深境界与广阔视野并重

宋代大艺术家米友仁说:“(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著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荡。”为对古今绘画最高境界(“老境”)的描述,道出了物我两忘,心归于寂、意归于淡、平淡天真情怀与万物悠然自得、相对忘机的意趣。王国维《人间词话》论“无我之境”与此相通:“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非臻此精深境界,卓越的艺术家与杰出的艺术作品不能至,然此境界必以广阔视野为进阶,充分吸取人类文化所有营养,拘泥于一隅,终非豪杰之士也。就组织展览而言,顺序则应倒过来,即先立足广阔视野,打破框框套套(年龄、学历、职称等),让尽可能多的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参与进来,在做大基数的情况下,才能发现优秀的艺术家与作品。

六是诚实守界与大胆跨界并重

艺术学门类下有五个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下又有很多二级学科与更多专业,而学院恰好一级学科都具备,为我们在学科门类内跨界融合准备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学院属学科门类齐全的川大,为我们与文、理、工、医等融合出新准备了条件,加之当今跨界与融合出新为时代风气,艺术与科学融合似乎成了全人类艺术与科学发展的新走向。但必须清醒的是,自身学科、专业强大是融合出新的基础,自身专业越强大融合成功的机会越大。如时下艳羡不已的民国学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必备的条件主要有二:深厚扎实的经史子集旧学基础;出国留学深造回国后从事传统学术研究,缺一不可。而当下出国留学者很多,回国从事传统学术研究者也不少,而似乎从未有过大师,甚至连成为大师的苗头也难以找到。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身专业基础薄弱。近年讲复兴传统,为了追赶潮流,有些油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置入传统绘画笔墨构成与皴法,有些国画家用在油画布上作画,结果是搬出展厅即可直接扔进垃圾场,宣布寿终正寝,非但未能融合出新,还浪费了时间、画材和金钱。诚实守界与大胆跨界怎样做才恰到好处?或许是个艺术家及展览组织者须要长期关注的话题,但确实是有很多艺术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做得不错。“海纳百川”文献展应别具只眼,大力发现与推出在守界、跨界或二者融合方面用心探索的艺术家与作品。

七是官方展览与市场拓展并重

参加官方主办的省级、国家级展览与主题性艺术创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越来越突出与重要,本身似乎主要是关乎名的;而绘画作品是否受市场欢迎,能否卖出去,价格如何也是千古话题、历久弥新,本身似乎主要是关乎利的。学院师生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大有讲究。多年来,因为市场利好,很多人以作品是否能卖钱,能卖多少钱论英雄,而不积极甚至不屑于参加官方展览或探索主题性艺术创作,而由于政策导向,这方面的缺失直接导致评不了职称、奖学金,上不了职务,推免不了研究生,个人发展受阻。近年来,风气丕变,艺术市场走低,市场型艺术家难以适应。其实,若对艺术市场做一总体考察,不难发现,那些在官方展览获大奖、主题性创作能力强而名声大的艺术家,不会受艺术市场变化太大影响。也就是说,长时段观察,他们似乎总是在名利双收。市场最终是以价值作为定准的,如果排除非艺术水平因素,从优劣标准相对统一的官方大展中、从成千上万作品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获大奖者意味着他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跑的最远的人,总要表现出在某方面过人之处才行吧,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厚积薄发、千锤百炼、惨淡经营。因而,“海纳百川”文献展在注重市场拓展之同时,应多邀请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一起举办,共赢互利。

韩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