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飞文何洒落 援笔起风霜——朱永灵书法印象散记

  人生有很多偶然,朱永灵的书法就是在一种偶然的际遇中走进了我的视野,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2005年夏秋之交,有三位曾从事影视剧目导演、监制的年轻书家要在湖南省博物馆作三人书画展。我当时作为主管展览的负责人,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书画展能撑起当时湖南省内最好最大的陈列展厅吗?
  没想到,这三位年轻的书家各以其独特的书法造诣征服了长沙观众,好评如潮。其中周祥林的大幅狂草和工致的小楷,功力深厚;张智重的行草渊源有自,风姿绰约;而朱永灵的作品中,其简帛书的功底和章草的意趣更是洋溢着一种特别清新古拙的气象。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所谓书如其人,故言其书者,自然不可不言其人。
  朱永灵有一雅号,叫“若无”。这既是对“永灵”的解读,更是一种心境与追求的写照。“若无”不是虚无,而是若有若无的一种状态和境界。
  朱永灵有许多雅致。我曾在他工作的斗室内特别地感受过一次。那斗室内散落在书案和墙角的各类习作且不说,光是宿墨的臭味就给人以强烈的嗅味冲击。我原以为是他懒以清洗所至。可他却说,用宿墨书写,别有一种用墨的趣味,故久处其中而浑然不觉矣。
  朱永灵执着于书艺的创新和感悟,但更追求文人的雅趣,他并不在意场面热闹的什么大展特展,而是很经意地策划和举办着一个又一个富有文人雅趣的精致书画个展,2006年的苏州雅集,2008年的宁波天一阁雅集,都是在充满明清文人气息的古典园林中展示其颇具当代文人字画特点的书画展,其着意追求的文人书画意境,自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时下流行书风盛行,但流行势必不会长久。朱永灵虽特别着意于线条的艺术表现、字形的结构变化和章法的空间布局创新,但它却能不受时风所左右,而能始终将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置于书艺的探索之中,以一种渊源深厚、古拙清新的线条组合和颇具匠心的空间布局来表现自己的平常心境,这在充满浮躁的时下书风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李太白诗云:“飞文何洒落,援笔起风霜”。这虽然是一种对诗文创作神来之笔的感叹式赞美,但窃以为,借之以形容朱永灵书法创作时的风采亦未尝不可,故取之以名篇。
  己丑年初冬记于长沙斯是斋

作者:陈松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