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为中国文物半壁江山,旧上海给人留下的不仅是传奇;更多是近代兴盛的商业经济下一个个让后人仰止的传说。
上海博物馆所藏9件汝窑瓷器分别为盘和洗,四件盘和五件洗。其中四件汝窑瓷器中的来源值得探讨;因为他们都有的同样渊源和出处。
究竟那上博所藏四件汝窑是如何为吴湖帆所收藏 ?究竟是来自于吴湖帆的哪一部分的收藏?
众所周知,吴湖帆是收藏大家,其收藏多有著录,书画碑帖方面的收藏在其所著《梅景书屋随笔》《梅景书屋书跋》《私识心语》《吴氏书画记》中都有记载。《醜簃日记》是吴湖帆所作日记,现能见到1931年至1939年(除1936年外)吴湖帆八年的艺术活动,其中对所购文物更是有详尽的记录,在这些记载都没有见到上述这四件汝窑盘,这四件盘应该不是吴湖帆所购买的收藏品,吴自己的收藏重点应该是在书画碑帖之上,陶瓷器甚少涉及,《醜簃日记》中曾提到的瓷器有“康熙美人霁印盒”和“康熙釉里红小瓶”,但因各种原因,吴湖帆并没有购买。吴湖帆的收藏以书画碑帖为主,而感兴趣的瓷器或杂件也主要以文玩为主,这些汝窑盘应该不是吴湖帆主要的兴趣目标。
吴湖帆的陶瓷器收藏应该主要还是来自吴大澂的旧藏。吴大澂,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郑龛等。曾任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等官。也是著名金石考古学家,著有《愙斋诗文集》《愙斋集古录》《古籀补》《恒轩吉金录》《权衡度量考》等。他收藏颇丰,金石碑帖书画古玉等,无一不精。以前对吴大澂的研究,人们多注意他在这些方面的收藏,而忽略他陶瓷器,其实,吴大澂的陶瓷收藏,除了大量与古文字有关的陶器和瓦当外,瓷器收藏主要集中在宋代,吴大澂取斋名为“百宋陶斋”,上博的四件汝窑盘原为“百宋陶斋”收藏。
对于吴大澂收藏汝窑瓷器,顾廷龙编《吴愙斋先生年谱》有记录。光绪十五年(1889)三月十四日,吴大澂收购北京德宝斋古玩铺21件汝窑瓷器,一同收购的还有汉玉釭头、大拱璧和玉碗。德宝斋是道光末年,山西人李诚甫在北京琉璃厂开的古玩店。早期李诚甫替克勤郡王经营古玩,克勤郡王收藏三代、秦汉青铜器,汉唐碑碣石刻拓本、古画、字帖和古玉、陶片最多,是位金石收藏家。“德宝斋古玩店”的匾额是克勤郡王书写的,门楹“德比圭璋儒所贵,宝兹彝鼎古为徒”是翁同龢所写。他的一些收藏购于德宝斋,如同年八月完成的《古玉图考》中所录玉器部分就是来自于德宝斋。
《吴愙斋先生年谱》所附“百宋陶斋藏瓷”目录记录了吴大澂收藏的汝窑瓷器,有20件,顾廷龙先生附注:“此从先生手稿录得者,当为草目。附此聊见先生当年所藏宋陶之一斑也。”顾廷龙先生为吴大澂嗣孙吴湖帆的同学,当年受托编《吴愙斋先生年谱》时得见吴大澂手稿著录等原件,其记载应该是可信的。现在上博所藏之四件汝窑盘,就是收购于德宝斋的21件中的四件。
吴大澂“百宋陶斋藏瓷”目录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吴大澂“百宋陶斋”藏瓷的具体数目和内容了,但从《醜簃日记》的记录看,吴大澂的陶瓷收藏还有越窑、汝窑、哥窑、钧窑、龙泉窑、邛窑、定窑,几乎涉及到了宋代所有重要的窑场。曾见有一定窑印花缠枝花卉纹盘,记录其原应有题签,为“愙斋所藏宋磁第八十 窑第十三”的字样,说明“百宋陶斋”当时每件瓷器都有记录编号,而且吴大澂至少收藏有13个窑场的瓷器。
吴大澂是金石学家、书画大家,在这些方面,他的学识、见地是非常卓越的,但对于瓷器,原先可能只是喜好了,瓷器收藏的时间与他其他方面比就比较晚了。早年,吴大澂并不关注瓷器,《愙斋日记》中记录,咸丰十一年(1861)在金兰生处“观古窑器十数种”,他自叹道:“惜余门外汉,不能道一字,人非薛烛,但觉可爱可重而已。”但在三十多年后,吴大澂对瓷器的兴趣明显增加,一下子购进21件汝窑充实“百宋陶斋”收藏,由于当时“汝均不分”的历史局限性,其收藏中所谓汝窑带玫瑰斑的和有翠绿斑的,明显就是均窑瓷器,当然,“百宋陶斋”中大部分瓷器是非常有价值的,其中尤以转让上博的四件汝窑盘最为珍贵。
吴湖帆对于家中旧藏是非常重视的,他曾请名家绘制二十四斋室图,这之中很多是沿袭先人的斋堂馆号,刘海粟先生当时受邀绘画的就是《百宋陶斋图》。吴大澂的“百宋陶斋”中的瓷器多为吴湖帆所继承。他曾以旧藏陶瓷器作画《古缶瓶梅》,并题诗:“声如戛玉等匏坚,越骨邛瓷一例传,不似金瓯敲易缺,抱残零落惹人怜。”在《醜簃日记》还曾记载这样的一件事。由于侵华日军占领了苏州,使得吴湖帆苏州老宅中文物极不安全,周边朋友亲戚家中多有盗抢之事发生。1938年7月3日,吴湖帆外甥朱梅村和潘祖荫家仆二人将老宅中文物四大皮箱,历经险难送至上海,如黄刻原本《小蓬莱金石文》、愙公批校《两汉书》等,这其中还包括“歌窑盌”(注:原文如此)二只、“龙泉盌”二只、“均窑盌”二只、“粉磁笔海”一只。这些都是吴大澂旧藏,吴湖帆对这批苏州旧藏文物是相当重视的,1939年2月28日将一批重要文物包括宋拓四欧碑帖、《梅花喜神谱》等15件送到金城银行的保管库,其中有“哥窑坛”和“红哥窑盆”各一件,这些东西都是“百宋陶斋”,是他非常珍爱的先人收藏。
这四件汝窑盘经二代大文人的收藏,最后进入国家博物馆收藏,也算是一段收藏的趣事了; 至于其他的汝窑瓷器是否尚蛰伏于海内的某处,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