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怀念韦先生

  7月韦启美先生走了,86岁,高寿。

  尽管如此,心里还是有些酸楚,今后再也见不到那张笑口常开、可爱的怪怪的脸了。

  先生直接教过我,在课堂上他平易、通达,与学生平等相待,他好像从不把自己当大教授,讲课像聊天一样,大道理都在其中。仅举一例:油画肖像课大多数同学都要在鼻尖、额头等处点高光,追求立体感,这大概是许多人的惯例,先生不说不好,说你们涂掉高光看看如何,一般同学认为点高光正是出效果的地方,忍痛涂掉后突然发现整个脸庞一下就整了,先生接着说,女孩子化妆,模特儿走秀,都要在高光处涂些粉底,造成亚光效果,使脸上没有光点,看上去更整体,不让局部消弱整体。仅此一点拨,对提高我们的品位和审美趣味起到了开悟的作用,举一反三,很多同学就此上了一个台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们同学在美术馆办过几次展览,每次先生都来,不止一次,甚至来三次,说向年轻人学习,每次都看得很认真,说在年轻人身上学到好多东西。他开放的心态,对晚辈的尊重和鼓励,常让我们受宠若惊。前些日子他见到美院青年教师还说,周杰伦的歌曲很好听,有意思,他不仅关注时尚,还全方位关注社会生活、最新学术动态、时事政治、军事科技,这从他的油画作品和漫画作品一目了然,他和年轻人没隔阂,对新事物从不排斥,他善于思考,有着哲人的思维,诗人的语言,他从没把自己当成一老者,研讨会发言,展览讲话,观点鲜明,当年的《怎么画》、《馒头论》都在业内引起不同反响,不落俗套,与时俱进,今天读来仍受益匪浅,难怪不了解韦先生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位年轻人。

  韦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奇思妙想、出其不意让观者过目不忘的艺术作品,如《早,小蜜蜂》、《新线》、《天文台》、《附中的走廊》、《气象中心》、《实验室》、《讲座》等,还有他的漫画作品都让人叫绝。诗意的画面,简约的风格,为他在中国画坛上赢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先生为人低调,常在街上或美术馆碰上他,没有前呼后拥,没有闪光灯,双手插在裤兜,胸前挂着军绿书包,有时嘴里吃着东西(大概就算午饭吧),这就是比老百姓还老百姓的韦先生,不想打扰他,我常目送他到视线看不见为止。无语。

  先生是面镜子,不计名利,安贫乐道,与世无争,不卖老,不说教。

  我们永远记住您,永远年轻不老的韦先生。

2009年5月

作者:王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