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偷”艺

  “偷”不是好词,新华字典解释说:偷;窃取,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偷窃、偷吃、小偷等。

  用“偷”来说学艺,大概从梨园行开始,偷艺是说在别人练功的时候,偷偷观察对方的优势或绝活,以补充自己的不足,偷艺和学艺的区别在于学艺是师傅或老师讲解示范,往往是大道理多于具体演示,一般老师实践上不一定是高手,抽象的理解再充分也不能完全精确理解艺术的奥妙,偷艺的对象一般都是高手或有绝活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是理解、对技艺的研究,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偷艺,在人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许多有成就的人物都是善“偷”者,善于从比自己强的人中把绝招“偷”过来,即使不能立即用到自己的艺术中,暂时也能改变一下自己平时解决不好的地方,待以后的实践中慢慢溶入和吸纳。

  偷艺的对象往往都是不爱好意思当面求教或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或不熟悉,还有虚荣的作怪。都是同行,干的又都是同类事情,当面求教又怕难为情,“偷”恰恰能避免上述尴尬,有时多瞟上一眼就都有了,只要有心,擅于发现对方优点,恰恰是自己所不能,这时定有“看君一时画,胜读十年书”之效,看对方直观的操作和书本口述不一样,就像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本来操作很简单,可说明书写得云山雾罩,甚至越读越糊涂。看明白人怎样操作或当面的两句话就迎刃而解,这种生活中的例子实在很多。

  偷艺是学问,首先要选定目标,该“偷”什么,不“偷”什么。好东西在哪里,这种判断需要平时多了解、多研究行业中的高端问题,弄清楚高品质与低级庸俗的区别,修炼出一双慧眼,才能下手,否则,偷来的是对方的毛病和习气,把花拳绣腿当成艺术真谛,“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把好东西偷来,倒把自己的优点搞没了,这在生活中也不少见。

  生活中的小偷人人喊打,其实他们也“不容易”,那里是钱包,那里是卫生纸,不能搞错,偷到了各种金融卡没有密码也是取不出钱来,如果失手被抓还要蹲局子,所以你看那些小偷老手,都有一双贼眼,下手稳、准、狠,成功率极高,这大概是他们生存的必备技能吧。

  学艺和偷东西本来没有关系,借用“偷”来形容一种学习方法倒也恰当,这除了是中国汉字的妙处外,倒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玄机,用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来形容似乎有混淆是非之嫌,用一个“坏”词形容意见好事,把学艺和偷东西相提并论还真难把理说明白,在我还唠叨不清时,我想读者比我聪明早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也到此为止,别再啰嗦,别再耽误大家的功夫。

2009年6月

作者:王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