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罗奇的人物画:寻找自身生命的形象

  伦勃朗说:我所画的只是肖像画。罗奇会说:我所画的只是自画像。

  痴迷画人物的罗奇在最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即是那幅《寻找》——这是一幅体现一个年轻艺术家天分与敏锐的“准伟大”作品,因为这幅作品可能有着今后他所有作品的原型:

  一个看起来高度近视的青年人恭身弯着腰,却摘下眼镜在寻找什么,他左手拿着眼镜,右手手指伸开似乎要去地上抓取什么,人物略显笨拙,这是在一个日常空间之中最简单不过的动作罢了,但罗奇以灰白色作为基调,以带着光泽肌理的强劲笔触建构起人物的衣服与肌肉,如同一块块相互折射的光斑,使之融成一体,晃动之中的光泽如同波动的皱褶,这金属般的光泽和光斑似乎在相互撞击,似乎“咣铛”一下,一种金属的光芒所带来的拙滞但又尖锐的声音回旋在画面上,而且还带有一种原生质朴的噪音——这正是生命的本源的情态,画家捕获了这个瞬间,对这个瞬间的凝固产生了雕塑一般的造型。这个最为接近自身的人在寻找什么?寻找丢失的东西?但是他却摘下眼镜:似乎寻找是不可能的,似乎只有处于盲视的时刻,我们才可能找到,这是一个奇特的悖谬的时刻:处于盲视我们才能看见,罗奇的这幅作品一下子就抓住了凝视的本质,可能这也决定了他后来画人物画的内在动力与矛盾。

  ——不只我一个,很多艺术评论家与鉴赏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幅作品,同时也记住了罗奇的名字,从这里可以看到罗奇的天赋与他后来人物画的潜力。在这里,这个人物其实也是罗奇自己的化身——他在这个人物的色彩与姿态上寻找他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一种隐含在色彩中的精神气质:他是他自己,但是,他必须在一个无所看的时刻,才可能发现自己。

  把人物的肌肉与衣服的皱褶以同样的笔触与光感效果融为一体,让我想到了晚明的人物画大家陈洪绶,被称为三百年无此笔墨的陈洪绶在他的神人菩萨画与高古的人物画中,面部的线条与衣服的线条达到了合一——那是生命不止息的呼吸震颤着的运动痕迹,是对涌动的云纹一般翻卷的原始生命力的表现,也是内在的生命之力在时间中的铭写。而且陈洪绶高古奇骇的人物画风格塑造了中国人物画的精神——现实的人物也要在仿古或者高古的生活气息中被升华,因而中国的人物画一直不是现实的具象写实,而是某种范例式的,带有精神投射的理想人物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传统的肖像画与自画像并不发达的缘故,或者说有着非常明显的程式化特征。

  就如同陈洪绶不仅画了高古与陶渊明这样的奇异之士,他也深深浸淫在同时代所觉醒的市民生活的形象速写之中,比如为水浒和西厢所做的叶子或插图,简洁轻松的几笔线条就把一个人物活生生的凸现在我们面前,似乎这些英雄人物就在我们面前,与我们一道生活。因而,我们也看到了罗奇的《食者的一百零种说法》——已经有批评家发现了其与陈洪绶作品的关系,罗奇以其带有表现主义风格的手法反复展现了一幅幅吃着苹果的头像:继续了《寻找》中的光感与块集的质感,通过色彩变化与明暗对比,时日清晰时日混浊,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了一个人对食物的触摸过程,传达了食者似乎要与所吃的食物融为一体的潜在欲望,或者说,期待自己被色彩以及色彩关系所吞没的欲望——而这正是艺术家绘画的无意识与快感的来源,是对色彩以及色块的肌理光泽的沉迷,罗奇依然在寻找,或者说寻找与自身相似的某种生命形象。

  随着他自己对传统艺术的进一步理解,以及对精神建构的信心,他开始以长轴来表现他所想象的人物情调,他更多的不是写实与回忆现实中的人物,而是在古代绘画的传统中继续那已经在消失之中的古老情调,因此,这是他寻找的悖论的具体展现:如果要画人物就应该画现实中的人物肖像,但是他并没有如此,而是在某种艺术史的回忆与对应之中寻找形象。在这个意义上,罗奇的作品不是具象写实也不是夸张表现,而是带有传统写意气质与精神风貌的人物,而且这是艺术史化的人物——他们是艺术自身所塑造的人物,以特有的古旧的色彩与单纯的表情回归到艺术史的脉络之中:罗奇执着地要回到古代人物的生活情调上——他要呈现的人物很多都并不是现实中的,虽然他们的衣服等等是现代的,但是他们所处的场景,他们的姿态,以及姿态所体现的情调,都隐约透露出一种过去生活的诗意情趣,似乎是对传统的一次次回忆,这是一些具有范导性或范例式的人物,并不是以前我们所言的典型人物,而是有着画家自己期许的投射,如同伦勃朗晚年把自己的自画像命名为圣保罗的或者是某位哲学家的自画像——这已经是把自身变异为他者了,这是在自身中寻找他者的形象,但是,中国艺术家似乎一直在他者身上寻找自身。

  我们就在罗奇的画面上看到了一股浓浓古意的弥漫,凝聚的高光迫使人物进行内心的沉思,笔触的暗实厚重带来的苍老感让人肃穆,人物姿态透出高古的韵味,画家试图在当代虚无的生活中重现一种诗意内敛的古典情调,当他以古代长轴的形式以及画面上的大幅留白来做形式上的直接参照时,就更加明确了这种追求。这些带有古意的人物或戏鱼或独钓,有着闲适从容的表情,他们不是现实中的人物,而是一种与古代相关的艺术中的人物,因而他们周围也有着陈洪绶画人物场景画中的花盆与植物等等,这是对传统生活气质与艺术趣味的致敬。

  罗奇的作品试图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贯注油画的努力无疑代表了中国当代架上艺术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一旦他更加自觉地深入思考水墨的写意性与书写性,以及传统人物画的内在精神心像,罗奇的作品将有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因为他一直还在寻找他自己的生命形象,他的执着会牵引他。

  最近,罗奇也开始画现实中他所熟悉的人物,这些有着美玉一样面庞的单纯女孩,光洁明丽,光鲜可人,中国传统文化“玉质”一般的光感——既是色彩也是品德意义上的——被罗奇神奇地表现出来,似乎她们是从古代的仕女画中走出,带着传统的无尽余韵,召唤我们的凝视,我们的触感,罗奇凭借他自己日渐娴熟的技巧开始自如地转换传统了。

作者:夏可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