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14 15:46
2016年蛇形画廊(Serpentine Pavilion)由BIG建筑事务所设计,于今日在伦敦海德公园(Hyde Park)对公众开放。作品名为“未上拉链的墙(unzipped wall)”,笔直的管状玻璃砖墙体在顶端向两边波状分开,承载主场馆功能。2016年蛇形画廊首次与四座“凉亭(summerhouses)”共同展出,分别由Kunlé Adeyemi、Barkow Leibinger,Yona Friedman 和 Asif Khan设计。蛇形画廊与凉亭于本周6月10日起对公众开放,持续至10月9日。继续阅读本文查看更多关于这五个设计的信息。
BIG设计的画廊由模塑玻璃纤维“砖”组成,增强光的渗入量,每面墙体具有由外而内的可视性。地板和家具均采用木质,与半透明的纤维玻璃相结合,使“建筑表面具有温暖透亮和线型的肌理。”对于室内空间而言,每个玻璃砖块的后移营造出有趣的光感和影音,从内部是通透可见的。
当解释他的设计时,Bjarke Ingels说道:“这是个简单的构造,由界定空间的花园墙构成。当你环绕或是在它内部时,创造了出一种不断变化的存在感。南北立面呈现出正长方形,而东西立面犹如起伏的雕塑剪影。当你面对东西立面时,场馆是完全不透明和物质的。面对南北立面时,它又是完全透明和非物质的。因此,画廊仿佛时而存在时而消失,时而垂挺时而曲线,结构变为姿态,盒体变为滴状。”
凉亭/Kunlé Adeyemi (NLé 建筑事务所)
Kunlé Adeyemi对凉屋的解读十分单纯,建筑师们从18世纪卡洛琳女王庙宇(Queen Caroline's Temple)获得灵感,将经典风格的场馆图纸反转,使其平面变为立面。如原始建筑一样,凉亭由砂岩组成,结构通过意想不到的途径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的休憩场所。
凉亭 / Barkow Leibinger 事务所
Barkow Leibinger设计的凉亭灵感不但来自于卡洛琳女王庙宇,也受到了已被拆除的另一座凉亭建筑的启发,该建筑原先坐落于附近人造山的山顶。运用旋转的建构机制,这座凉屋提供了360度的公园视野,与此呼应,Barkow Leibinger创造了一座“所有角度都可欣赏的凉亭,”由起伏的胶合板卷绕而成,使得参观者在公园每个角度有不同的视野。
凉亭 / Yona Friedman
Yona Friedman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他自己的作品La Ville Spatiale,一个在1950年代提出的概念性设计,并倾献了他全部的职业生涯。场馆由30个1.8米的立方体组成,立方体运用16毫米杆径的钢管制成,使我们回忆起La Ville Spatiale的模块化设计,在一种纪念性的巨型结构中,鼓励人们创建自己的住宅。对于凉亭而言,这些立方体相叠而升,代替聚碳酸酯嵌板起支撑作用——使设计“本质上成为一个可移动的博物馆和展览品。”
凉亭 / Asif Khan
在设计过程中,Asif Khan分析了照射到卡洛琳女王庙宇的太阳轨迹,并意识到根据最初的设计,庙宇是面向于卡洛琳女王生日当天的日落而建的。这样的效果可通过蛇形湖面对阳光的反射而放大——但现实中却因1826年湖上建桥而被破坏。因此,Khan的凉屋由剖光的金属块组成,木质板条环绕,如同“抽丝剥茧”般创造出入口空间。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Rory,Stott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