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屋漏痕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
“屋漏痕”在书法或篆刻中比喻用笔或用刀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写出或刻出的笔划好似雨水沿着墙壁向下流动时遗留的痕迹,形容其形态凝重自然。
这个术语最早应当出自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颜真卿找到了最直观的用来形容笔画遒劲有力的物象:屋漏痕。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瀑布依真境,何曾与世同。洒空轻作雾,溅石乱生风。绝壁惊飞鸟,危梁卧断虹。人言龙窟宅,只在此潭中。宋 释文珦诗。144x74cm1990年涇縣清水雲龍皮紙9.59平尺2017年白露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
局部五
下雨天,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一会儿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由于雨水对土墙的侵蚀作用,这种痕迹显得朴实、丰满、自然,沉着、雄浑、有力,不矫揉造作,不蹑手蹑脚,把这种自然现象提炼升华,运用到书法的用笔当中,写出的字也就显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沉着而凝练。
作者:张智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