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噩梦是地狱存在的证明


博尔赫斯谈话录》,2014
Borges at Eighty: Conversations

巴恩斯通×博尔赫斯 西川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噩梦是地狱存在的证明


《神秘的岛屿》节选

The Secret Islands

印第安纳大学,1980年3月
Indiana University



巴恩斯通:我想向你请教一下有关地狱的问题。



博尔赫斯:我对此再熟悉不过了。



巴恩斯通:什么是地狱?现在每一秒钟都是末日吗?这是你在噩梦中所发现的吗?地狱对你意味着什么?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首先,我很高兴我的朋友提到噩梦,因为噩梦不同于其他任何梦。我读过许多解梦的书和心理学著作,但我从未发现什么关于噩梦的有趣论述。然而噩梦不同于其他梦。“噩梦”这种叫法就挺有意思。


我想从词源学上讲噩梦有两个含义。噩梦或许是夜的寓言,德语词Märchen与此意相近。或者也许它指夜的幽灵,或者正如我们所知,它指的是一匹母马(nightmare)


噩梦 恶搞版 by kiszkiloszki
原图 By John Henry Fuseli


我想莎士比亚描写过噩梦,这笼罩大地的夜幕,而我热爱的雨果肯定读到过那些描写,因为在一本书中他写到“Le cheval noir de la nuit”,夜的黑马,这匹马当然是指噩梦。


瞧,我想在日常的不幸与噩梦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噩梦有着另一种味道。我过去有过许多不愉快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过。但我从来没有噩梦的感觉,除非我真的做了噩梦。我会想——为什么不呢?如今没有不可能的事,而我们又是在朋友们中间,所以尽管这说出来令人很难受,我还是必须严肃地对你说——噩梦是地狱存在的证明。


在噩梦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十分特殊的恐惧,它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知的任何一种恐惧。不幸的是我太了解噩梦了,而它们对文学相当有用。我记得那些辉煌的噩梦——它们到底是梦呢还是创造?


反正都一样——德·昆西在他的《英国瘾君子自白》中所描写的那些辉煌的噩梦。埃德加·爱伦·坡的许多故事也是如此。你也许会发现这句话或那句话写得不好,或者我们不喜欢这个或那个隐喻,但它们的确是噩梦。当然,在卡夫卡的著作中你也能找到噩梦。所以说到地狱,它也许真的存在。



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 Eater,1911


也许在某地有一个国度,那儿的一切都是噩梦。但愿这是空话,因为我们已经尝够了噩梦,它就像切肤之痛一样真切,一样不可忍受。

至于地狱,依我看它不是一个地方。人们也许是由于读了但丁的《神曲》而觉得地狱就是一个地方,但我视之为一种状态。我记得在弥尔顿的一段诗中,撒旦说:“我即是地狱。”


在我与玛丽亚·儿玉一起翻译安杰勒斯·西莱修斯所著的《漫游的智天使》(Der Cherubinischer Wandersmann,1657时也遇到过同样的说法,即一个灵魂若受到神的诅咒,则他将永远难逃地狱之苦。他没有必要去寻找通向天堂之路。瑞典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斯威登堡也持基本相同的看法。被神诅咒者戚戚于地狱,而在天堂其哀愁更甚。


Cherubinischer Wandersmann
By Angelus Silesius 1948 版本


假如你想一下子了解斯威登堡的全部哲学,你可以在萧伯纳的剧本《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的第二幕中找到。尽管剧中不曾提及斯威登堡的名字,但是整个天堂与地狱的样子都实实在在地写了出来,没有奖赏,没有惩罚,那是一种灵魂的状态。与其说灵魂寻找通向地狱或天堂之路,不如说灵魂把自己变成地狱或天堂。


Man and Superman.
Archibald and Constable & Co., Ltd, 1903.


我已经八十岁了,每天晚上我都发现我有时活在幸福之中,也许这就是天堂;而有时我感到心情不畅,或许我们可以并不过分夸大地使用一个隐喻,称这为地狱。




在噩梦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十分特殊的恐惧,它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知的任何一种恐惧。不幸的是我太了解噩梦了,而它们对文学相当有用。我记得那些辉煌的噩梦——它们到底是梦呢还是创造?




——博尔赫斯|西川 译

— Reading and Rereading —





 往期精彩回顾 


2020年   ▎“癙” 艺风暴
【 2020 】征集|一块布的温度
陈清勇|制造“真相”的文人姿态
▌Tracey Emin 翠西·艾敏|Works
毛焰 快是艺术的敌人|时代人物
艺荐|廖廖:论“艺术评论公司”的必要性
2020年深圳「端于高处,“险” “贵”同与」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Works全集
【惠书文|艺评】林惠兴:我们终究不安的世界
ACEI文献|惠书文:艺术,改变世界的另一种力量
【惠书文|艺评】李卓·涂涂:绘画秩序中的图像隐喻
【首发】杨加勇|20年代:艺术,是一种特质的复合光体
【 惠书文|艺评 】朱峰 · 20年代:雕于气,塑之以息的“数字装置”
▌安塞姆·基弗:废墟-未来(Ruins-Future)综合材料Works
▌乔治·巴塞利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继续画画(绘画)Works
【惠书文|艺评】陈蜀: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的记忆都是“被选择”后的意识残留

作者:中国当代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