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南京可一画廊钱晓征女士提出要“访谈”,第一反应是拒绝。理由是:不过再“自恋”一回罢了。
却不过交情,同意。结果又是“自恋”了一回。滔滔不绝,竹筒倒豆,回顾自己,评说他人,口干舌燥,喉咙嘶哑,烟茶齐上,手舞足蹈。等人一走,乐极生悲,整个一掏空了的空虚感。
待初稿形成文字,又添一堵:不准确。采访者笔误还是次要的,自己话多,或自以为是妙语中的不准确才是主要的。比如“心灵手巧的人当画家,心灵手不巧的当作家”,下面一句非我所选,乃喻慧所加“手巧心不灵的是民间艺人”。有问题。民间艺人也有心灵的,“档次”不高乃因受教育程度原因所致;还有,有的画家手并不巧,画出一种笨拙可爱的画,让我这样的“聪明人”羡慕不已,进而,手巧的定义是什么?
除此之外,最烦“自我标榜”。我就好比一只警觉的獵狗,对“自我标榜”的资讯绝不会漏过,稍一露头,耳朵就竖起来。
既然如此,通篇看下来,更不能忍受。是的,我现在可以自由自在,可以不考虑卖画,可以玩自己最想玩的事,可以画自己最想画的画,幸福的无以复加,可以盖棺定论了。实际上人哪有没有隐患的呢?幸福是私人话题,只可对家人“吹嘘”,不可对外人“宣称”,如果这篇访谈如实发表,本人便荣登自我标榜的冠军宝座了。
回到自己取的访谈题目:满足与兴趣。
曾看过一本书,大概叫《悲剧的崇高》。里面将艺术分了层次,最高为悲剧,等而次之是喜剧。事实也是如此,就个人体验,能带给我最大震撼的是悲剧(具体小说,电影的名字就不录了)。
然而,我倒是追求悲剧来着,得到的是喜剧。在画细密画时,一心奔着荒诞的感觉去的,得到的是童话。
满足于兴趣,也有“认账”的意思。
作者:徐乐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