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与李文亮先生多次接触后,对他的人与画逐渐有了一致的认识,那就是是人格与画格的统一。“人格即画格”这显然是一个并不新鲜,甚至在许多人看来颇为陈腐的立论,但我却对此十分珍视。原因也再浅直不过:人品与画品的完善与统一,是中国画的最终指归,画家终其一生,读书行路习艺交游都是完满人格的自我修持。正因为成就画品须其一生的修为作铺垫,所以,当下便很少有人愿意沉心净虑,下这种根本的功夫。由此,我常常对那些于时尚之外默默修为的,真正画者就更加敬佩,并由这种敬佩平添了许多信心和力量。
先生绘画打动我的,首先是他的淡静平和、文质清逸,笔墨皆以性情为本。生活中,他不为外物拘牵,持守心灵净土,正如陶渊明所咏,“托身已所得,千载不相违”,如是淡而生定,淡而能久,所以他的画淡雅洒脱,一以贯之。他常画菊,笔墨清莹,形意俱足,悠然之意,使观者顿生南山之想。
“画贵有静气”,淡定从容,静气乃出。尤其写意画,“静气”实非易得,常见时人所谓写意者,满纸纵横,任笔冲突,笔墨既不能过关,胸次又无高远可寄,其与“静气”毫不相干!画既能得静,又滋以文采,画之韵味自然能厚,所谓文人画,其妙处正在于此。陈师曾所谓“首重精神,不贵形式”,依我的理解,其立意即在形式背后之深味。这应是一种自然流露,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亮先生绘画之“文气”,盖缘于此。
文亮先生绘画所呈现的另一过人之处,是立意简古、逸气充盈。
简之本质在于直取其真,荆浩云“度物象而取其真”,度的过程就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如此方能做到简不害意、简而能厚。“少则得,多则惑”,简是需要一双慧眼的,不为表象迷惑,不为歧路摇荡,于心物之间直指本真,则简自有深意在。“参禅而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文亮先生之取意简古,或者亦与此类似,除了心性所向,应是他参禅悟道的果报。
简与逸最为近义,云林之淡逸,青藤之放逸,八大之冷逸,皆以简出之。立意既高,取象又简,逸气乃出。简与逸亦是调谐心物关系的最佳径道,庄子的“胜物而不伤”,意为不以过于执着之己意伤物,又能不为外物所拘,此中妙谛,窃以为可从简逸二字悟入。文亮先生的为人为艺颇及此道。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淡静敏悟,涵厚养深,下笔自可与天机妙合,如此则于绘画而言,“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一语,似可与之相参证。文亮先生通过绘画印证的,正是掩藏于这冲淡气格背后的,那一派生机。他的画,笔墨雅洁,通脱自然,体现出他以心性驾御笔墨,以修养涵泳性灵的自觉。他重学养,敏体察,于鉴藏一道亦浸淫有年,这一切,却只为了纵横贯通,滋养性情。
李文亮先生在艺术生活中是一个讲格调与境界的人,他始终坚守自己内心那份纯净的领地,以超然的心态面对当下,以朴素和真诚为人为艺。他看重全面的个人修养和最终的艺术结果,在这纷乱的世界里,这种自我挑战显的尤为可贵!
祝振中
作者:祝振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