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99专栏】朱绍良:《艺苑琐谈》七 赵孟頫元人冠冕的确立

2015-02-13 00:00

  中国美术史上有两种对赵孟頫的评价,一种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拥赵派,“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地指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另一种是王世贞、傅山为代表贬斥赵孟頫无骨气无品行的一段议论, 说:“出仕胡元”、甚至“薄其书画”,认为其书法为“奴书”、“俗书”、“软媚无骨”。,“薄其人遂薄其书”。

  明中期以前一直都是指的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四个人为“元四家”,董其昌将元初的赵孟頫单列为“元人冠冕”,在“元季四家”中补入倪瓒。将赵从元四家中独立出来以凸现其地位,而元四家的空缺以倪瓒代之。

  但是,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指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在中国绘画史,还是在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湖州)。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也被称为赵兰坡,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南宋灭亡后,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把赵孟頫强带至大都。元世祖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令其侍奉左右,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代书画大家,侍元的矛盾心态是其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宗室而出仕元朝,在史书上必然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主要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对赵孟頫的侍元罔顾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对品评赵氏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绝对不公正的。

  上面提到王世贞对赵孟頫艺术客观的评价,入元之后,满朝充斥着南宋院体马夏之绘画风气,身为文人的赵孟頫难以与之匹敌。请教他的老师钱选时,云:“如何士夫画?舜举答:隶家画也。子昂曰:然,观王维、徐熙、李伯时皆士大夫高尚画。”启功《戾家考》记载。这里清初写到钱选认为士大夫绘画为利家绘画,基本功并非扎实。赵孟頫则认为,文人们的绘画才是逸品画。

  赵孟頫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赵孟頫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过于尚技之风;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画家,他反对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方式,开创了元代文人墨戏绘画风气。

  其实,赵孟頫的贰臣行为,可以是被逼无奈,以日本所藏赵孟頫《二札帖》(致郭天锡)为例,这是目前存世最早的赵书。

  “孟頫再拜右之二兄坐前:孟頫奉别以来,已复三年矣,夙兴夜寐,无往而不在尘埃俗梦间。视故吾已无复存者。但羸得面皮皱褶,筋骨衰败而已。意谓吾右之优游闾里中,峨冠博带,与琴书为友朋,不使一毫尘事芥乎胸臆。静中所得,便可与安期羡门同调。近忽得家下书,知右之因库役之事,被扰异常,家事亦大非昔比。今见挈家在苕玉兄处,令人惆怅无已。然时节如此,切不可动吾心,是有命焉,但安时处顺,自可胜之耳。不肖一出之后,欲罢不能,每南望矫首,不觉涕泪之横集。今秋累辈既归,孓然一身,在四千里外,仅有一小厮自随,形影相吊,知复何时可以侍教耶?因黄簿便,草草奉状。拜问起居时中唯善自爱,拜意。茗玉兄长及阿嫂各请善保不宣。十二月廿九日,孟頫再拜。”

  在此,可以看到赵孟頫的无奈,后人在评价前人之时,必须符合客观时代存在的事实。赵孟頫在中国美术史上,绝对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重要人物,“元人冠冕”名副其实。

  作者简介:

  朱绍良,加拿大籍古代书画收藏家,加拿大卓骏投资公司合伙人,Talent Wealth Group Limited CEO,2010年被《收藏家》杂志评为全球华人收藏家榜首。

  来源:99艺术网专栏频道 作者:朱绍良

来源:99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