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气脱毫素 天机入神

  2016年2月1日,农历腊月廿三日,汉族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就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卡戳网探访团拜访了中国著名国画家易洪斌老师,这是与易老师的首次见面,卡戳网探访团在易老师的工作室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显得尤为紧张。没到几分钟,一位昂首阔步的七旬老人,向探访团走来,甚是显眼,他便是今天的主角—易洪斌。

  易洪斌老师以画风大气磅礴屹立于画坛,关于易先生的良多事迹,记者素闻已久,怀着敬佩与这位铁马铿锵交谈。过程中他的言谈让记者如获至宝。易洪斌老师钟爱红色和黑色,因为那是楚文化的代表色。他的画常常落款:湘人米罗。人们误以为他崇拜抽象派大师米罗,他解释说:米罗是汨罗的谐音。他还有一个常用的笔名,很女性化:常莎。以此类推,想来又是长沙的谐音了。

唯独属意于马

  易老师与马结缘可一直追索到他的童年,由于小时候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节“关羽被杀坐骑赤兔马绝食饿死”,易先生自此对马生怜,久久不能释怀。易老师多年来好马爱马且只钟情于马。他认为人类历史创造期间,生活上马是我们的拖拉机、卡车;战争上它是兵器、装甲车,所以马在人类历史上是功不可没的。马于易老师而言,早已不止是一种单纯的动物,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精神的一种托付。马具备的忠贞,勇敢,善良,奔跑的速度,正是吸引易老师的原因,而马的彪悍、矫健,又巧合与水墨画的刚劲有力不谋而合。“我刚开始什么都画,到后来马就成为主角。因为它是一种心情的抒发,是对社会对人性的理解。”但是,易老师并不只画马,为了更好地区分马和其他物种、更了解马的形象,易老师也会选择画人物、花鸟、走兽等等,一并提高视野和兴趣的广阔性。

二十载后再执画笔

  对于画画,同样缘起于易老师的童年,想不到小时候拿着粉笔在地上胡画乱画的小孩却成了现在画坛上叱咤风云的代表人物。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易老师并未拜师专攻画画,但早已把画画当作生命一部分的他,不曾与画脱离。直到大学,由于易老师专业是历史系,将近毕业,易老师选择投身于新闻报道工作,自此,心态上的180度转变,使易老师把曾经挚爱的画画丢弃一旁,并且一丢就是二十载。二十年后的一天,因为新闻工作上的需要,易老师才再次尝试执起画笔,才慢慢地勾起易老师对画的那一份热爱。

传奇一生驰骋各界领域

  打开网页搜查易老师的资料,涵盖众多领域的头衔让人瞠目结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会长、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能成为画坛、散文界、新闻界的佼佼者,易先生认为当初踏入社会选择新闻界,就意味着对自身知识范围的特殊要求,也源于自己广泛的爱好和禀赋,造就了他后来成为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