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知彩守墨//拜会原北京深巷画廊张世东先生有感
今天是2025.1.5日(周日),我应合肥好友知名收藏家张伟平先生之邀,携夫人一大早前驱车前往北京方庄,拜访原北京深巷画廊张世东先生。张世东原是北京丰台区方庄紫芳园的高级裱画师。他与吴冠中的交往甚密,张先生因装裱书画极为认真负责,工艺讲究、精益求精而得到吴冠中的高度认可和赞赏,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张世东先生在北京琉璃厂开设“深巷画廊”,主要经营吴冠中书画原作和经吴冠中授权的复制品,至今张先生家中珍藏着多幅吴冠中先生题写的“深巷画廊”原作、合影照片、信札以及各种吴冠中画册等。
我们走进张世东先生的家里,无形中感觉到一种书香雅韵,见张先生身躯苗条,彬彬有礼,热情好客,精气神十足,确有几分儒雅之气。因有提前预约,我和伟平兄各自提着一幅吴冠中油画进门,张世东先生知晓来意,简单寒暄几句就切入正题。张先生看画十分认真,从作品构图气息、用笔技法、色彩应用、落款与年代、作品来源等等进行仔细斟酌,反复观察分析《金色田野》和《江南小景》两幅作品,把这两幅作品与其珍藏的多幅吴冠中作品反复对比分析之后,给予十分肯定的回答,一幅布面油画和一幅木板油画都是吴冠中先生真迹,并说吴冠中先生的彩墨纸本作品较多,这种油画十分难得。期间我们欣赏了多幅张先生珍藏的吴冠中作品,也让我们进一步知悉了吴冠中与张世东先生的许多亲密交往的故事。
很久以前就听说,吴冠中与张世东之间关系亲密,是忘年之交。据张先生介绍,他是在北京潘家园方庄小区芳城园做书画装裱的时候与吴冠中相识的。起初吴冠中让学生送画去托裱,后来自己也常去装裱室找张世东裱画。因为吴冠中的画用色丰富,托裱有难度,但张先生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得到了吴冠中的信任,自然吴冠中也就成为了张世东作坊的常客。他不仅将自己的书画交给张先生裱画,还多次为其破例题字,如“手艺养心”、“艺术揭示情感奥秘”、“张家作坊”、“深巷画廊”等等。而当张先生提出不收裱画费时,吴冠中拒绝并坚持支付,认为这是张世东的劳动所得,不能不付。有一次吴冠中先生84岁因病住院,刚出院就惦记着还欠张先生1000多元裱画费。吴冠中还将自己的一批信札和书画集送给张先生,其中还有一些大名家签名赠给吴冠中的画册和珍贵书籍。
张世东说,吴冠中与他一个裱画工之间的关系,用水乳交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由于吴冠中的画用色丰富,托裱有一定难度,针对作品不同的色彩和材质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和方法,以确保作品的保存和展示效果。张先生还说,装裱不仅是对作品的保护,更是一种艺术再创作,他会根据吴冠中作品的风格和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装裱风格和形式,使装裱后的作品更加完美地呈现出吴冠中的艺术意图。因此,在十几年的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深巷画廊”举办“吴冠中画展”时,张先生在展览感言中表达了对吴冠中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吴冠中亲自出席,并在签到本上写下“偶见自己在一角”。
张先生还非常认真地给我们介绍了吴冠中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等。比如吴冠中为了画好一张画时常会反复修改,甚至画几十多张不满意,都会全部撕掉;对创作满意的构图形式,因高兴起来也会连画多幅,这充分体现了吴冠中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他还提及吴冠中不同时期的作品特点。例如早期作品可能受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基础训练的影响,风格较为写实;中期开始探索中西融合,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晚期作品则更加简洁、抽象,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等。
由此可见,吴冠中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描绘出山水、花卉、树木等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韵,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吴冠中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思考,他通过绘画表达了对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态度,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产生共鸣和思考。吴冠中的艺术风格是中西融合,特别是吴冠中如何将西方绘画的色彩、光影和空间感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线条和意境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形式美感,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色彩运用上吴冠中强调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他善于运用鲜明明快的色彩,通过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为吴冠中与张世东之间是多年的忘年交,吴冠中对张世东的裱画工作极为信任和认可,张先生对吴冠中的作品和创作情况也非常熟悉,张世东先生又作为深巷画廊的负责人,在书画行业中经营多年,积累了较高的信誉和专业经验。他的画廊在业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业内人士经常找张先生鉴定吴冠中作品真伪,每一次张先生都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也有许多收藏家也请张先生出具吴冠中作品的鉴定证书。这次在张世东先生家里,他也明确告诉我们,自己没有鉴定资质,也不是拥有所谓职称证书的鉴定专家,所出具的证书不具备法定的鉴定效力,也不能替代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圈内人士找过来鉴定吴冠中作品真伪,这也是一种信任。同时,张先生也风趣的说,鉴定艺术品真伪,自己只能看吴冠中作品,不像其他“专家”什么都能看。这话说的实实在在。对于吴冠中这样的名家书画,圈内人士还是希望资深人士张世东给与鉴定把关,他出具的鉴定证书可以作为作品来源和真实性的一种有力见证。因此, 被一些人视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与张世东先生交流,让我们对吴冠中的书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张世东先生的认识也更深了一步。无形中让我产生了诸多感悟:一方面加深了对吴冠中“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从艺术价值层面,对吴冠中作品有更深入理解,领悟到吴冠中作品在融合中西艺术手法上的精妙之处。比如吴冠中如何运用西方的“形式美”法则来构建画面,同时又巧妙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表达。让我们能体会到其作品不是简单的形式拼凑,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艺术创造,从而更加珍视作品的艺术价值。从创作心路层面,体会到吴冠中创作时的艰辛与执着。知悉吴冠中为了追求艺术上的突破,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技法,对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张先生说吴冠中油画有布面、木板、纸板等多种,有时候对于自己满意的构图形式也会分别多画几幅,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表达。这也让我们在鉴赏吴冠中作品时,仿佛能看到艺术家在画面前反复斟酌、修改的场景,增强对作品情感层面的理解。另一方面提升了对吴冠中作品收藏价值的认知。从传承角度,张世东讲述与吴冠中的交往故事,其中涉及作品的装裱等细节,让我们能意识到这些作品承载的不仅是画面本身的价值,还有艺术家与周围人互动的人文价值。这种价值在作品传承过程中会使其更具历史厚重感。从市场角度,通过张先生对作品风格演变等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吴冠中作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比如吴冠中某个时期的作品数量稀少或者风格独特,预估其在市场上可能的稀缺性和价值走向。
总而言之,我们拜访张世东先生真是不虚此行。不仅加深了对吴冠中书画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感受到了吴冠中作为当代艺术大师的艺术风范和文人风骨,而且对北京深巷画廊张世东先生与吴冠中先生的真挚友谊所感动,真情莫过于真诚。
(知彩守墨/知守居2025.1.5于北京东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