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所贵者士气

  书画所系在人,有文人,始有文人画。

  东坡题吴道子画:笔所未到气已吞。书画之气,实系于人。气有清浊之分,清者,为雅、为韵;浊者,近鄙、近俗。气之清浊在人,故求画之清雅,必先得人之温润。此亦中国审美注重整体之特征。

  宋元以后,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主流。文人画,重内涵、抒性灵、见机趣,除作者天机烂漫、技巧纯熟外,必定要求与文史相出入。所谓士气,亦书卷气也;胸中有学,方能化形象为意象。画家陶冶、锤炼之功夫,与诗人何异?故书画者,心画、诗画也。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若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

  前人论画,分院体与士气。德扬兄所作,士气也。

  邓以蜇先生云:中国画学理论自六朝以来向有形似与气韵相对之说。

  中国画,托形以存,因神而全。形为其一端,而非全部。神在笔下,在书法之功底;神在题识,存作者之意趣。曰读画而不曰看画者,必循下笔以察其书法,必借题识以见其胸次。西人哑剧,固有其不着一言之传统,然莎翁下笔,必借对白以成其巨制。中国画,类似于戏曲,须唱念做打皆善而后能成角;若仅知其一端,是为初学。

  穷款者窘,抄书者鄙。

  德扬兄作画,宜留心其题识。中有机锋卓见,亦存世间百味;胸次襟怀,不独做书画看。

  画无题识,犹人无眼目。姚茫父先生甚至倡导,国人画西洋画者也行题识,此举不知难杀多少知名手艺人?室乏书香,焉能题画?胸无点墨,岂敢拈毫?

  山谷云:俗不可医。

  “非邪俗者所具”、“非碌碌者所能悟”、“清新故无俗态”。此德扬兄近作题识中句也,存其审美取向,见其避俗之意。

  国运关乎文运。

  五四以来,文人画传统受大环境影响而衰微。本与文史相出入之书画越发罕见,文人画逐渐为重技巧之职业画所淹没。中国艺术中注重内美、追求完整的特征,几乎被“造型”二字所掩盖。邓以蜇先生云:欲于中国绘画中寻求彻底的写实派终属无望。余以为此说点明中西文化分野,“写实、再现”与“写意、表现”终究是文化取向上的不同,如双峰并峙各擅其美,何必妄自菲薄、邯郸学步?

  让-克莱尔为艺术的民族精神喝彩,他在《论美术的现状》结尾引用埃贡-席勒的话:艺术不可能现代,艺术永恒地回归起源。

  中国艺术自有其起源,自有其符合国人趣味之传统;而这些积淀,必将超越目前短暂混杂局面,在今后的民族审美取向中重新汇为洪流。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近闻不少青年画家因相近的追求,而渐渐以德扬兄为中心形成聚落,时常交流、联展。此所谓士气不孤,必有邻也。

  德扬兄好竹,因有个庐。

  数年前中秋之夜,曾与友朋个庐庭中赏月。因高楼环伺,远近灯影相杂,圆月不甚显眼。犹忆主人出五粮液就月饼,与众友机锋健捷。 久不拜访,率题一律奉寄个庐主人。

  几丛翠筱杂芳菲,颇得高人着意培。

  小阁调心轻腐鼠,闲庭曳尾任灵龟。

  米颠逸趣焉离石?何逊沉吟只为梅。

  最忆传杯三五夜,同怀豪兴沐清晖。

  壬辰冬月小勇于芷泉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