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01 00:06
知何勇兄名,始自第十届全国书法展,其获奖作品为小字行书,二王为基,颜体行书为面,流动自然,至今留有深刻印象。而初次相识,则是在北京“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上的观摩展展厅,他的一幅大字行书,率意大气,得米字风神,更是夺人眼球。
于是,在斯时共同聆听名家讲座的日子里,与何兄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交流。知何兄供职于地方文联,书事为业,而余事精于茶道,便生了几分羡慕。书道中人,有以书法为主业个体打拼者,难免偶因生计而费力劳神;有身处职场者,亦多为营营琐事而难聚全心于书艺等等。而何兄不仅无以上之忧,更处一片文化氤氲胜地,茶香竹海,让人直有恨不生江南之叹。
此后,虽远隔千里,幸可藉微信而随时交流信息。由此也进一步知晓何兄之品位与境界。如何兄兼涉绘事,因有书法功底而落笔不俗,时有佳构与我等共赏;再者,其于书法创作亦频获佳绩,首届中国书法院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重要赛事均榜上有名,不管当今书坛后浪如何汹涌,何兄始终能稳立潮头。我想,此等定力,必非平素下一般功夫所能及,直令我等钦佩不已。
何兄南人北相,有北方大度慷慨之气势,更有南方文雅细腻之情思。字如其人,此之谓欤?此时,我一面品读何兄《草原行》美文,一面品味洒脱墨迹,书中高妙,本无需言说,但又正如其字,痛快表达是本色追求,故试陈感悟一二,以示何兄。
一曰得其笔,酣畅淋漓。以所书《高适醉后赠张旭》为例,用笔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有二王一拓之下之果断,有旭素篆籀用笔之轻盈,有米字之刷,有苏字之沉,加上并笔与块面变化,使得整幅作品灵动自如,一派天机。
二曰得其势,风樯阵马。“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虽作品多为行书,但飞动之势常常蕴含其中。故字字珠玑,意气风发。尤其读何兄近期手札,信手拈来,更见其才情。少了摆布与机心,更见我写我心之自然,笔势圆活,笔墨畅达,而足见其性之淳也。
三曰得其韵,涵蕴隽永。观书当观韵,有韵则自成高格。在挥洒之际,相信何兄对书之韵亦有了新的体悟。赏其近作,虽以米为本,但少了一些纵横捭阖之象,多见风规自远之风。在力求沉着痛快之余,更融汇取舍之道,正如品茶,更多了一些回甘之趣,令人激赏。
说来也巧,宜兴旧称阳羡,苏东坡留有“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等名句。我所在的小城是古密州,东坡任太守两年,曾经写下《超然台记》以及密州出猎、明月几时有等千古名篇。而今,何兄与我亦曾于苏、米钟爱有加,不无感慨,一方水土一方人,时过境迁墨犹香。又知兄近日欲出专集并筹办个展,可谓盛事连连,行文收笔处,特成小诗一首以贺:莫言情性一时迁,写我心怀两地连。不慕密州亲射虎,何如阳羡好留田。茶香文脉融真趣,阵马风樯得自然。愿借东君传我意,笔花开在杏花前。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