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午夜,冷风在书房外低吟,这该是冬夜熟睡的时刻,而这一刻的我却不能睡着。左案上是读了很久的《吉檀迦利》,右案旁是访友刚留下的画册《故园香光》。一诗,一画,不经意的邂逅,却有了经意很久的交流……
这不是梦境,这是2008年12月的某个夜晚,泰戈尔成为隔空的背景,那样自然的牵引着,牵引至贾新光先生的故园,自此,认识了贾新光和他的《故园香光》,也引发了纠结很久的命题:我们心中的故园在哪里?
不久后的机缘我去到新光先生位于宋庄宽大的工作室,纠结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工作室的画作温暖的呈现着,充满power。从墙上的新作,到架上的构思,到静卧室内的经年之作,还有茶席边,书桌旁的书法小品,从油画到水墨,磅礴不羁又谦虚如禅,我犹入殿堂般满怀神圣感。
定观画作,天际边的白光不似人间的视觉,感到的是几世间轮回的记忆,当情绪定格的一瞬却已是现实的此生此景,白光下的暖黑,无限温情,想起儿时盖过的棉被。
那是有形有声的交响--渲畅淋漓,没有刻意的布展,或挂或立的作品随意铺陈,但却凝聚着一种张力,这是内容张于形式,智慧张于内容,真诚张于智慧的气场,禁不住有膜拜的感动。
“画,心之文也”。观新光先生的话就是和他在做着最深切的交流,天马行空,抒畅坦荡。博大恣意的视域,悲天悯人的情怀,无为而为的技法,诚净如婴的态度。
在圈中浸淫多年,看了不少有技巧没文化的所谓大家,厌倦心芜,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动感慨了。
天地洪荒,上下光年,我们都是渺小的,而新光先生的文化意境里缺包容了那么多的信息,他的作品尺幅不尽是宏篇巨制,但是有所呈现的力量却和他清癯的身影形成很大反差,这也让我对于神话和物化的命题思想不已。
当亚麻画布遇到国墨毛笔,当尺素绫宣承载了油画的厚重,你突然就相信了八大于塞尚,耶稣与六祖惠能,甚至于孔夫子于亚里斯多德都不陌生,进一步的,你的感知也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发现了艺术、宗教、哲学都在某个境界里不问出处殊途同归了,而这一切都成为新光先生的多元修养并具现在新光画境美学的老莲清风里,幻化为梦里和心理的故园。在一只蒲公英和一片风化大漠的意象里,我坚信这是一种表达的起始,至少与新光,与新光的追求,他,是自然地一部分。
以己为师,洞悉万千,新光先生是传统的,也是国际的,他尊重天赋的小星球,更聆听来自心底的声音,土地,宇宙,出世,入世,而这一切都落实在他的笔墨里。
贾新光是一个符号,从一个艺术生发又出离艺术的文化符号。
今年中秋午夜,收到新光先生短信:中秋皓月,千江水明,心光朗彻,一如恒遍。
在新光的心光里,我愿求索同境,唯如此,才不罔为新光先生画作和人品的粉丝……
王草
2012.11.23
作者:王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