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访】张离:上海当代艺术市场如何共生与发展?

2016-04-12 04:22

  

  沪申画廊总监张离

  【导言】上海近几年当代艺术氛围的提升有目共睹,随着私人美术馆、艺术家、艺术博览会的相继落沪,上海一级市场呈现了空前活跃的态势。然而一级市场的火热,并未将成功将太多热潮引入上海拍卖的二级市场,这让人不禁思考:原来本就可能身处弱势的上海拍卖市场,如何在当代艺术领域寻求突破点?而发展不同步的一、二级市场,如何寻求平衡点?雅昌艺术网专访相关行业人士,分享不同观点。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整个上海近几年当代艺术环境的变化?

  张离:北京与上海相比,想过艺术家生活的大部分国内艺术家都会去北京,守着北京艺术家的资源,北京的画廊业形成比较扎堆的局面。在上海可能更多的需要看美术馆的发展,特别是私人美术馆,每家美术馆都有倾向性,定位也不相同,所以上海的生态层次结构要更丰富,画廊也在跟进中,这几年形成的格局更为深化和发展。

  雅昌艺术网:上海的私人美术馆、艺术机构的增多,是否也画廊也带来影响?

  张离:私人美术馆越多,它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上会让城市更有吸引力,也吸引艺术家、藏家、公众,这些都是良性循环的有利部分。画廊作为艺术家和公众之间的中介,它所做的工作,既有文化理想、又有学术贡献,但是它的基本点还是在交易和商业价值体现上,如何让商业模式能够运行?这是核心的工作,同时也会带来边际效益,有的时候起的作用甚至比美术馆影响力更大,这都有可能,要看你怎么做。

  雅昌艺术网:以沪申为例,这种多元丰富的艺术生态,上海画廊该如何来做?

  张离:这是摆在每一个画廊经营者前面的的问题,每家画廊要抓自己的长处和特色:有的能够把握住新入行的藏家,从这个角度来物色和寻找新进藏家比较容易入手的,年轻的、媒介和形式的角度适合他们的;有的画廊还是需要担负更长远、更深入的任务,如何发掘历史“如何配合推进创造力最充沛和最高产阶段的艺术家?可能各家都有不同的定位,需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画廊业资源的分配的竞争蛮激烈,总是要不停地去发掘,发挥自己的长处。

  

  沪申画廊

  雅昌艺术网:过去一年,沪申参加的博览会情况如何?新藏家从博览会转换何来的情况如何?

  张离:新进藏家有潜力变成藏家的群体非常庞大,但现在美术馆、画廊所做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把闸门打开,双方需要有某种突破点。也许博览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现在对博览会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常规化。收藏它和整个社会的中产以上的阶层的心理预期有关,必须达到一定生活状态的稳定程度,才可能有这种预期,这种预期在中国社会还是挺稀缺、挺奢侈的。所以新进藏家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感,他变成新进藏家的原因,有的时候是随机的,你暂时无法从社会学和时代发展的社会现象 的宏观角度来把握。

  雅昌艺术网:市场是有起伏的。

  张离:这种规律把握起来有难度,国内也在迅速变化,交替更迭的情况。画廊业更多还是关注艺术家,可能三五年之内我们判断艺术家会有什么新动向?哪些东西会被大家关注?他们的思考轨迹,他们的脉络,从这个角度看能有些什么预期?可能更愿意去关注这些方面。

  雅昌艺术网:如果回到上海的立足点,上海画廊的一级市场在面对包括北京、香港或者同行业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去做?

  张离:画廊业是传统行业,做法模式都已经比较成熟,它并不是夕阳产业,但这种模式从西方五六十年代过来,是很精英化,很小众的圈子,这些模式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目前的推广方式对于公众、有实力的藏家、有影响力的人群,他们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种模式会不会持续?大家都期望着改变和破局,但目前并没有很明朗。

  雅昌艺术网:对于收藏家来说,画廊给出的意见是要有未来性的?

  张离:每个人都是在构建自己和自我的实现,当有了这种比较稳定比较坚强的预期之后,就会有明确一些的方向,不是流行什么我就买什么、现在什么贵我就买什么、也不是是现在买哪些东西有利可图就买什么。如果一个藏家真正去把握实现自己,他会相对应该是比较明确的知道关注点是哪里?喜好是什么?会更清晰。

  雅昌艺术网:在上海当代艺术市场,目前一级、二级市场相对不平衡。在您看来是什么原因?

  张离:二级市场在早几年,因为一级市场起步发育还不太稳定,而二级市场的客户资源、经营平台、从业素质相对完善成熟,所以它有的时候有会越界做一级市场应该做的事情。但随着一级市场画廊逐渐在成熟完善,互相的关系就会越来越正常,因为有很多事情实际是画廊应该做的,拍卖行它应该越来越回归到它本身适合的、具有优越性的这方面,寻找稀缺的、没有替代的或者有明星效应的作品,这些非常适合拍卖行去做。而年轻艺术家的培养、成长、规划这些应该画廊比较擅长的工作范畴。

  雅昌艺术网:一、二级市场也需要有一些分工?

  张离:传统拍卖行的优势还是很明显,他们客户、老字号的平台效应、信任度,都是很强大的资源,这些是新的平台是没法比较,所以要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最早的时候,当代艺术是处于地下状态,是借鉴西方画廊的体系模式移植过来的,所以等于拍卖行上是先建立了这个艺术市场、公众的平台交易和信任度,以及作品的价值判断体系,这个时候画廊还没有被公众所接受。后来,当代艺术也在渐渐被公众大家接受,画廊作为中介机构,它也是面向公众,应该起到这个时代赋予它的使命,担负起学术、价值标准建立的责任。影响到美术馆、再影响到拍卖行,它应该是走在前面。

  雅昌艺术网;上海画廊面对的群体特点如何?

  张离:上海的艺术家资源本身不如北京,北京守着这么多艺术家,画廊自然发展得强大一些,根据面对的客户群体的不同,上海需要适合多元文化的个性画廊。

  雅昌艺术网:作为上海的老版画廊,在外滩黄金地段,沪申拥有着令人惊叹的1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自身定位如何坚持?

  张离:沪申画廊所属外滩三号集团,虽然换了很多任总监,但是有一个坚持的脉络:就是对当代术热情的去投入、支持和推进。它本身并不是一家很单纯简单的商业画廊,沪申画廊把做贡献、参与当代艺术作为很重要的目标。多年以来,它对上海的艺术生态、外滩的文化布局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和作用。

  雅昌艺术网:画廊业的未来。面临着哪些挑战?

  张离:画廊业的未来,如何面临挑战?将来的这种营销模式会不会在未来继续生效?传统的模式能够是不是持久?我们管理层也在考虑,但这和社会经济格局的转变、人的消费模式改变有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持续的把这个空间做成在上海发生重要的艺术深耕的地方,起到前瞻性、引领潮流的作用。

  雅昌艺术网:谢谢!

  相关链接:

  【雅昌观察】沪上当代艺术一、二级市场为什么“冰火两重天”?

  【雅昌专访】孙佩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金字塔模式

  【雅昌专访】李苏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如何差异化生存

  【雅昌专访】赵涌:转型,如何找到市场与藏家的“痛点”?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