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苦木文章

  “读王贵华的画仿佛觉得他是从远古走来,却又不带着一丝腐朽。他如饥似渴地从前贤中汲取营养,又大胆地敢于抛弃束缚,去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这是所有画家都梦寐以求的,然而他找到了。”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宗炳《画山水序》)以山水为质,而寄画家之趣灵,是山水画的真谛。这就要求画家不光在技法上达到相当的高度,更要求有内在的广阔胸怀和相当高的修养。如此以画写心,以情入画,岂能不动人?

  “生活中王贵华很平和醇朴,不事张扬。但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不刻意标新立意,却能特立独行;他不随波逐流,有着鲜明的个性;他师古不泥,敢于超越经典;他能融会贯通,塑造以自我为中心的审美意境。”

  “王贵华通过写生升华至对自然的感悟。特别是北方燕山山脉温润敦厚、雄浑朴茂的特质,让他看到了山水的性格,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灵魂,架起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一座桥梁。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王贵华经过了这样的蜕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放言。”

  “自古以来画分南北,而王贵华超越了这种人为的分割,真正做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他善于从自然中汲取,随手拈来,尽入笔下。所以在他的画中,既有北方山水的苍茫雄厚,又有江南山水的温润华茂。”

  “多年的艺术沉淀,在他心中有了一个比山还要高大的世界、比水还要清澈的心境。他抛却了浮华,沉下了生命的本真。清代大诗人袁枚《看山有得》云:“青山若兄弟,比肩相党附;恰又耻雷同,各自有家数。”在个性与共性上,他找到了和谐统一的节奏,这就是王贵华,一个用笔墨诠释无限生命的画家。

作者:苦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