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成都春熙路宋代就有商业街,江南馆街遗址还原唐宋春熙路商圈繁华

2018-08-11 23:45

  炎炎夏日,如果想寻找一处清凉之地,博物馆无疑是不错的选择。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首次集中展示了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

  从考古发现到出土文物解读,再到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成都考古的重大发现。

  谈及这份考古“最牛成绩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雨茂备感欣慰。

  伴随着金沙遗址的出土,成都考古进入了黄金时代。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老官山汉墓等考古成果,先后6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都历史变得血肉丰满,城市考古硕果累累。

  隋朝开凿的摩诃池,是成都人自古以来就“好耍”的明证,也表明唐宋时期的成都就已经非常富足。

  先秦时期的考古发掘,在成都周边区市县都有所发现。温江红桥村遗址水利设施,是目前古蜀人治水防洪的最早实物见证。它的发现,将古蜀人治水年代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墓葬考古成绩斐然,秦汉到唐宋以来出土的墓葬数量可观,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双元村墓地,被誉为“地下青铜器宝库”。这里出土的660余件青铜器纹饰精美,铭刻着神秘的巴蜀符号,如一本写满密码的书籍,等待着解读和破译。

  成都茶马古道考古取得突破性进展,文物工作者历时5年调查研究,发现成都地区现存茶马古道遗址53处之多,宋代掌管茶马互市的茶马司就设在成都。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考古成绩单”中颇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锦江区江南馆街唐宋罗城富春坊东北隅“大区”内,发现了唐宋时期的街道、房址和排水设施等大量重要遗迹,不仅填补了成都城市方面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城市考古独一无二的发现,被评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此次考古成都展上,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出土的瓦当、云纹建筑构件、陶弹珠等文物首次亮相,被悠悠时光尘封千年的成都繁华古城,款款而来。

  

  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城市规划,唐宋时的成都水平高

  老子《道德经》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江南馆街唐宋时期街坊遗址的发掘,让人恍然大悟,早在唐宋时,成都“打call”圣地之一的春熙路,就已经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200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香港九龙仓集团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对紧邻红星路步行街这一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地块进行文物勘探工作,不想触摸到了唐宋时期成都繁华的商业街。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研究三部负责人谢涛,曾经主持江南馆街遗址现场发掘。他向封面新闻记者回忆说,2007年考古发掘的时候,春熙路的地价大约是9000万/亩,是当年名副其实的“地王”。

  这次考古发掘同样硕果累累,发掘出唐宋时期房址22座、铺砖路4条、泥土支路4条、大小排水渠16条,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瓷器、陶器、骨器、石雕、钱币等文物标本,是四川在唐宋时期文化遗存中遗迹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遗存。

  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曾因唐宋时期古城街道、房址和完备地下排水系统,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一街坊遗址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到南宋早中期,属于富春坊一带的商业中心。

  这次考古发掘,对复原古代成都城市面貌、了解它的建筑方式、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等,都意义重大。

  “这处遗址,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已具有很高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谢涛说,这些主次街道、房屋、城市下水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当时设计者超前的规划意识。

  唐代末期高骈扩筑罗城,使成都城从原来东西(大城、少城)并列的“日”字形,向内城外郭的“回”字形转变,江南馆街遗址唐代晚期街坊正是这一时期规划设计的体现。

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铺砖路面。

  铺砖道路,再现宋代春熙繁华

  行走在IFS古迹广场,你或许不会想到,在古迹广场玻璃地板下沉睡的这片遗址,来自唐宋时期。

  “这处遗址填补了成都城市考古的一大空白。”值得一提的是,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发现了唐宋时期纵横交错、长达数十余米的铺砖坊内街道。

  这在中国城市考古史上十分罕见,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了宝贵材料。

  这些铺砖道路使用了特制的砖,并非一般房屋建筑砖石,其上可以看到大量行走、车辙的痕迹,类似现在铺设着彩砖的步行街广场。

  谢涛介绍,中国古时城市道路在南宋以前全是土路,这4条铺砖古街建造时期在南宋,考古工作者根据车辙痕迹推测车有多宽、行车频率多高,可以想象宋代春熙路车水马龙的景象。

  这片遗址位于江南馆街北侧,往西数十米是春熙路,往东数十米是大慈寺。在唐宋时期,这里处于成都城的东南部,文献所载的富春坊的东北隅。

  《资治通鉴》形容扬州和成都的富庶时说“扬一益二”,说明唐代的成都是全国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正是经济空前繁荣的成都城重要的见证者。

  有趣的是,这片遗址区域的房屋款式不一,有单间、两连间甚至三连间,不过面积都不算大,最小的单间七八平方米。

  谢涛推测说,这些房屋极可能不是住寓,而是用于经营的商铺。

  值得一提的是,商铺的建造者比较讲究风水,建房子时,在垫土下埋了许多瓷器。这些瓷器以本地的青羊宫窑、邛窑为主,也有龙泉窑、定窑系等外地产品,外来品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多于成都其他同时期的遗址,器形以一般生活用具碗、盘、盏等为主。

  漫步在纵横交错的铺砖道路上,目睹数不胜数的车辙和琳琅满目的瓷器,足以想象宋代春熙路比肩接踵、灯红酒绿的繁荣景象。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曾洁,曾贝佳、宋浩征(实习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