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内观与外化——徐晨阳访谈录

  访谈者:鲍禹

  受访者:徐晨阳

  文章整理者:鲍禹

  以自己的方式接近经典

  谈到“经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曾经的那些大家及其作品。美术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有新的艺术形式出现的过程,各个阶段都会有可以称之为那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我想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在心里都有着自己仰望的“经典”。

  于我而言,进行具象绘画的创作,并非是想要忠实地再现客观对象。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传递出个人的思考和气息,有不同于他人的角度,在关注造型的同时与自然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里,造型、色彩、线条虽然共同构成了画面,却带有独立的意味。具象只是传达意念的一个媒介,提供一个可以识别的命题的载体。

  艺术史中的那些朴质单纯,具有某种程式化倾向的绘画似乎更多地吸引着我的关注,如欧洲文艺复兴前期壁画、敦煌壁画、俄罗斯的圣像画、宋元的山水画,它们虽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仍然无时无刻地传递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深刻和大气。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接近这样的经典。

  内观与外化

  我是一个习惯于内观的人,很少有要直接表现外部客观世界的冲动。比如看到一个吸引我的风景,或者其他使人触动的对象,我会欣赏,但很少有直接将其再现出来的欲望。于我而言,绘画的作用和意义似乎并非在此,绘画是自我观照的工具,它不是面对外部再现而是向内的挖掘过程,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是内观之后的外化。这有点像一种矿物质的结晶,它存在于内心的深处,在外部刺激和作用下渐渐形成。当然它是意念,是心绪与情感,而非物质的形态。绘画是将其外化的手段与方式。

  在很多时候画面中的人物是女性还是男性并不重要,我只是需要一个形体来承载情绪的外化,以及这种外化所产生的形与色。而画成女性有其方便之处,比如可以配以各种服饰而不显奇怪,头部的造型也因发型而有更多的变化。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女性多少有着一些令我捉摸不透的神秘。而花的形象带有更多的情绪化,复杂的造型和纯粹的色彩使其充满隐喻。

  东方色彩

  现在这种样式的画始于2000年,之前的作品创作虽然属于具象之列,但更为侧重于表现性。我当时在日本的筑波大学读油画专业的硕士,研究课题是《现代东方绘画的可能性》,从研究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展开了一些思考,体会到东方艺术的博大与精深,于是转向具有古典意味的具象绘画的创作。并一直延续至今。

  对我来说,相对于传统油画技法的表层的横向覆盖,东方绘画色透纸背的纵向渗透和渲染有着更多的亲近感。我的绘画是在有肌理的画面上通过多次的颜料堆积使上层的颜色与下面残存的颜色交混,以获得纵向渗入和斑驳的岩壁画的效果。另外,粗糙如岩壁的画面肌理,也可以给作品制作强加一种限制,迫使我放弃一些诱人的绘画元素,比如物体的质感、微妙的光影变化、精巧的细节描绘等等,从而让自己更多地关注颜料本身的质感、固有色的意味以及形的简约和力度。

  注重个人体验的日本绘画

  我在日本生活了十几年,先是留学,然后做职业画家。作为东西方绘画艺术交融的一个实例,我身处其中,同时也关注着日本美术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日本画家与中国画家在对绘画的认识上有一些差异,日本画家注重提炼个人体验、刻意确立独特的表现样式。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如果一个学生的画有模仿他人的作品之处,即使画得很不错,也一定会受到批评。我同意这样的做法,尽管任何一种新的艺术都是确立于前人的艺术实践基础之上,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原创性,不能提供某种新的艺术表现或审美体验,又如何称之为艺术创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