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愚书论」雄强自然之风,贯通古今之气

艺术源于实践而又超脱于实践。书法作为艺术的门类之一,自然要具备超越其记录和交流的功能,才能成为一门艺术。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并不仅仅是僵化的符号,而是极具生命力的存在。在艺术呈现上,它们或张扬似弩,或温雅如玉,这也是为何世界上文字种类繁多,只有汉字的书写才能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之一。除了惊叹于汉字千年演变而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我们更为书法家用水墨创造的充满情怀和热情的文化世界所震撼。从大愚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感受人类悠久历史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微信图片_20210625211911

从其书法特点来看,其书法风格随意流畅。大愚先生的篆书作品中可以看得出结体随意和行笔流畅,非平正端庄的书体,非上下一致的运墨,非粗细相近的笔线,显然得益于大愚先生对绘画结构的理解。大愚先生的笔下,字体或敞开或封闭的,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这也许与他作为画家的身份有关。用笔圆起平出,运笔较慢,有一种散淡而又古拙的味道,不与点画细微之处斤斤计较,既有雄强自然之风,又有贯通古今之气。大愚先生曾表示,在面对书画创作时,应当多去体现自然的“拙”,同时消减人为的“巧”,大愚对“拙”着意解释说:“何为拙?等同于《老子》之中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不能为技巧也’,书画之中的拙,并非贬义,而现实中往往是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

微信图片_20210625212015

大愚先生的作品吸引人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愚先生永远保持着艺术家可贵的初心,以及作为一个有性情的艺术家那种烂漫天真、大巧若拙。大愚书体但求神韵不求形似,本乎情,由己意。在大愚看来,艺术一方面是想象,一方面是对本体和生命的思考与体悟,但他们的根源都是渴望回归于一种自然、真实、平淡的本真状态。大愚先生还说“艺术的最高法则是顺应自然,道法自然、技进于道,只要沿袭着艺术的道路走,最后就一定会回归“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此时才是达到了大彻大悟之后的超然境界,不会再以物乱心,一切复归平淡自然。”庄子所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正是此理。艺术虽是人的艺术,究其根本也不过是多面自然中的一面而已,所以艺术的本源,无非“朴素”二字。

E:\做旧\Z_016.jpgZ_016

当书法能够自由地进行形式线条表现甚至内在精神表达时,其文字表达的实用性就不再重要。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主要是欣赏它的笔触和书法家的精神意趣,而不是深入研究文字本身的意义。在大愚先生极具雄强自然之风,贯通古今之气的篆书中,我们可以结识到一位恣意潇洒、大巧若拙的艺术家。

「大愚,号虚空,生于1964年,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喜好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追寻黄宾虹先生的五笔七墨的独特画风,目前有代表作《新富春山居图》《万壑奇峰图》《拟黄山汤口》《秋鸿》《创世之柱》《十方空间》、创新星空画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