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万晓笳的画

  万晓笳的画就像她的人一样亮丽,金发、一袭大红大绿、灿烂的笑容。国画、油画双管齐下。

  我们常听说某人的画走的是西画的现代路线或是中国画的传统路线,似乎西方的就是新的、未来的代言词,中国的就是旧的、过去的代言词。当然五千年的文明总给人一种古老悠远的感觉,但不要因为一头的悠远而盲视另一头的发展。随着“地球村”的出现,东西方的交流、渗透早已成为新的历史。莫奈、毕加索、马蒂斯、克利姆特等大师的作品难道不是活生生的历史?就大师们来说,在他们的作品中吸取东方的养份,并没有提出东方主义之类的口号,就像混血儿一样,只承认单亲血统却是错误的。

  当我们排除了确认或分解晓笳的画是中国的或西方的之后,看她的画就会觉得时代感特别强,感觉到时代急促的步伐在她那亮丽夺目的色彩中的流露。她的画既有激烈的参与意识,也有创意的一面。那有着装饰性的构图,总是让你感到传统中经营位置的味道;那颇有形式感的形与形之间的线,也让你感到她对中国画线的独特认识。

  晓笳在美院学习的基础是扎实的,更有影响力的应是她的家学,父母都是当今的著名画家。

  这些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既没有使她局限于学院派,也没有止路于继承家学,而是在深深地感受生活中有感而发,因此,生活化、情绪化就伴随着自己的创作原则,甚至于成为创作依据。

  当然我们要进入晓笳的生活及感情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可以了解、研究这一代人的生活、感情。这样,对晓笳的画或许就有了理解的空间。

  人类社会是有各种种族的种族之间又有众多群体不断地变更。于是出现了社会种类,各社会种类有着自己的艺术成规,而各种类型艺术群体的艺术成规是不可能吻合的。但批评上的争执,使我们对不同群体的相互成规有更清晰的认识。

  笔墨当随时代,审美也当随时代。看惯黑头发的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染成金发的人,但在“新新人类”的眼里,那也许是一种最酷的发型。

  林若熹(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林若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