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对中国画发展的看法
时下的绘画艺术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门类众多,形式纷繁。
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不断走向工业化,意识形态、道德准则、生活节律,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脑筋不灵的,就会觉得无所适从,自我意识被群体意识,商业意识所掩盖,旧的表现模式显得不合时宜,从而引发一些人产生悲观的看法,认为国画已穷途末路,没有前途了。
中国画植根于本土,一般备受国人理解,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时至今天走到了发展进程的一个转折点,是继续下滑,还是突飞猛进,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作不懈努力。事物毕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有起有落是正常的。大时代的转变,艺术审美观必然与之相适应,心境变了,手会与之相应。国画艺术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侧影,有赖于我们不断地去开掘本土文化那美的潜能,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用中国传统绘画语言来表现当今事物,是否会感到“一筹莫展” ,那是因人而异的,要看作者是否己处于其艺术生命的尽头。南齐诗人江淹,本来是位很有才气的诗人,到了晚年,才思减退,后来就有“江郎才尽”之说。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弃斧从艺,画艺一般,学画东凑西拼,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所在,一直到六十岁以后,所谓衰年变法,突然悟出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把自己本身那农民纯朴天真的天性挖掘了出来,谱写出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国画艺术新篇章。
二、对绘画表现形式与表达方法的看法
善于发现与善于表达美是艺术家的基本功,也是艺术的目的之一,没有人每天都把容颜化装成一个小丑的模样才出门见客,老是出来献丑吧?美是艺术的推动力,至使绘画艺术生生不息。当你看到认为是美的东西时,你自然想用画笔把它描絵下来。另外,那些神秘而不可忘怀的梦境也会给你增添灵感和创造力。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自己的感受去解释这个世界.
美术教育,是一种较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教育,个人的天赋、才能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严格的教学体系未必是培养出人才的保证,许多创新人才的出现恰恰是避开规范教育的结果。另外,艺术家本人那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都会给予艺术家以独特的思考方式。不过在教学上的过于随意性,无序性,也很难培养出好的下一代,会令学子无所适从.
作为体现中国画文化内涵的“笔墨”,近年来有过一翻争论。晋唐以前的原始绘画,属于蒙昧时期,不讲笔墨,也不懂笔墨,晋唐以后书法的兴起,给国画增添了新的气氛,注重了线条美与书写性,渗入了儒’道、佛的思想内容,这是中国画固有的文化背景,也是历史的进步,诗词的格律与中国画的“笔墨”作用相类似。过于注重格律的诗词是枯燥而了无生气的,等于是“按章工作” ,去掉格律,则等同于顺口溜,没有多大的艺术成份,就象现时流行的文化快餐,只有一点娱乐性,没有艺术可言。中国画的笔墨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吴冠中先生在一个名为《故土.艺术创作源泉》的访谈中,谈到了在积极寻找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故土文化的重要性。国画的主观性、形式美、线条美与留白效果,内敛含蓄的表现技巧、简约概括的勾勒形式,多视点的构图都给人以更广阔的联想空间。联想空间的多少,关乎作品的魅力所在.如一部巨著,每个读者看完之后都会有其想象中的感觉与效果,一但把它拍成电影或电视剧,那就截然不同了,效果就完全的定死了,这说明想象空间在艺术作品当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美丽与吸引人的地方。
绘画的表达方法多种多样,然而都离不开情感与人性这两种催化剂,有了它,作品才有生命力。巴尔扎克说:“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那千古传诵的佳作,都是有感而发,冲口而出,直抒胸臆。作者都有过一段与众不同而难忘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从而达到动人效果,令读者感同身受,引发共鸣.那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不隔"了。
绘画作品,是画家利用纸、笔、墨工具在平面上表达内心意韵的方式,也是作者健全人格的反映。山水画强调抒写的是“胸中丘壑” ,是在表现自然万物的同时,植入个人主观意志,使客体为主体服务。要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吸收氧份,修身自悟。
普洛丁说:“心灵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老是往好处想,看到的事物和写出的作品,自然会与好的东西联系起来,相反,心里老往坏处想,看到的满目都是绝望的事物,其所写出来的作品会有生气吗?作者的处世哲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画自宋朝开始就逐渐向文人画方向发展,卑视工匠画,成为近一千年来中国绘画的主要特色,文人画每画必题跋赋诗,强调人的主观性,不重形似。不能尽情传达情志的地方,则用诗歌唱咏之,既拓展了描述的空间,也增加了旋律美与感情色彩,在抒发作者情怀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成为了文人画的一种调味剂。
三、绘画的理想与感悟
从我个人的观点上看,我向往阳光照耀下的生活抚爱,灵动的万物给我以无比的朝气与生机,马蒂斯说: “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均衡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一种没有烦恼或沮丧题材的艺术……它可以抚慰人的心灵,就像一把舒适的安乐椅,使疲倦的身体得到休息。”艺术家的职责是为了人们去热爱生活,并从奇幻的艺术世界中得到无限的乐趣。人世间本来就有很多可爱而纯真的东西,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幻想,因为生活的重压,才会使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然而,乐观的处世,是能够重燃人们热爱生活,爱惜生命之火,使愁苦化为欢乐,把丑恶化为美丽,只有看到了希望,才会引发无穷的动力和诱发对生活的乐趣。
我画画起初只为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已变成了职业。小时候多临摹前人名迹,态度认真,亦步亦趋,大有效颦感觉,直到廿八岁左右,逐步寻求脱离前人束缚,寻觅新的发展路向。中国画也是一个年龄的艺术。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知识是靠慢慢积累的,快也快不来,人生哲学是要不断总结悟道,是一个蜕变过程,绘画是我们传情达意的手段之一,表达思想才是目的。
“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思想主导一切,颜料、纸笔墨等其它东西只是工具而已。从广义上来说,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厚的艺术家,就算他手上拿的是一枝油画笔,写出来的仍然是“中国画”。这一界定方法是着重于作品的文化内涵,而不只是看表面的形式。
我的绘画追求宁静的境界,拾取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现的美妙天真的素材,绘写出淡雅宁静的图画,好让读者从中获得真正的宁静,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和自在。绘画能从自己的幻想当中得到无比的欣慰,心中的愤懑得到宣泄,为怡养性情平添无限的乐趣。我很希望年青一代能用多一点时间关心它,爱护它,少看一些内容空洞,荒诞无聊的东西,少吃一点文化快餐,吸收多一点本土文化的养份。
吴泰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曰
作者:吴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