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轻掠沁湖水面,月亮已偷偷从我的身后爬上枝头。这样的傍晚,一个人漫步于湖畔西边的小径,脚步放轻,脚下软绵绵却不似踩在石头上的坚硬。原来,是桂花!沉积在地上新落的桂花!尚有淡淡余香,散落在这深秋的晚风里,让我的心儿也变得柔软、沉静。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这样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这联句,而这沁湖的水是花香馥郁的水,定然是分外的多情。当秋风掠过,水波旖旎,倒映着湖畔婀娜的柳树,衬着这月光,如置身仙境,如诗如梦。“沁湖”,不经意间为她取的这个名字,原本是因这个小园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取“香气沁人,亦沁满湖水”之意,不想这 “沁”字却也暗合了“心边之水”,故也就成了我每日的牵挂。每个清晨或者黄昏,我总会去她身边,聆听它的芳馨,探寻诗的香魂!而每每感受到她撩人的水气,总会思绪如飞,亦明亦暗,缤缤却也悠远。
今晚的月亮真真是又大又圆。第一次独赏秋月的皎洁,足以看得清月亮上桂树下的吴刚,心儿也随着明朗。再仔细看那月亮的脸,却不见嫦娥的踪影。待我的眼睛感觉发酸,低下头,却欣喜得发现,水里同样有一个月亮,一样的大一样的圆,只是多了条长长的尾巴,金光闪闪,一如嫦娥挥舞的长袖,在轻轻随着水波荡漾……….我知道,她一定是留连这世间的美好,趁着这夜色,又偷偷溜到人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如李商隐诗里的“锦瑟”,那一定是一个水一样的女子,有着月亮一样的容颜,春风一样的脚步,秋水一样的眼情……你再看那湖中枯黄的荷叶,凋零的莲蓬,月光下更显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幽幽画境!那沁湖西畔,有透雕花窗的灯影,倒映在水中。小窗里飘出了隐隐约约的歌声,伴着琴声,断断续续,轻轻重重……那一定是姑娘们晚间在练琴。望着这盏镶嵌在湖畔的孤灯,我却不由地吟出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那西窗的红烛,它曾经流干了多少的眼泪?却不知一样的眼泪里,有着多少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秋思?
不觉中,脚步已到嘉日亭下,我的丝巾被一树枝钩住,拽住了我的脚步。我回头去扯,却发现树枝上不见了叶子,只有三个五个一簇一簇的小野果。红红的,月光下有些发紫,如樱桃却比它小一些,似红豆却又比它大一点儿。“把玩如有相思意,也作岭南红豆看”。这是当代女词人林岫先生去年秋天游魏园时看到这小红果,即兴留下的诗句。
此时想起,另有一番滋味。
在亭下小坐,整个园子尽收眼底,更觉出她的精致。东边临窗的玉兰花树已秋叶落尽,密密的花苞又挂满枝头,预示着明年又将是花开似海。北面的罗汉堂,只见院子里一棵参天的桂花树和一棵百年的枣树相对,让这秋风传递着悄悄话,在这充满一股静谧仙气的罗汉堂前,更显得挺拔苍翠。
西面是四个分类摆放的盆景小园,那凝聚着主人心血的盆盆松柏,榆树盆景,林立在这月光下,这秋风中,在这花香泗溢的沁湖西畔,格外具有画意诗情。一伞状云形,名叫“翠盖如云”的老榆树盆景,配上主人的诗“热血丝丝化碧云,遮风遮雨更遮尘。浓荫岂为自身享,留于将来过路人。”这不正是主人心意简明的写照吗?不必说那百年的紫薇,也不必说千年的唐槐,单是那清代“大宅门”前一对会说话的石头狮子,足以让你浮想联篇,它曾经了多少的风雨?亲历了多少的沧桑?又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你想知道吗?那就来吧!在这样秋风飒爽的季节来魏园,来沁湖畔小坐,你会发现,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情感!尤其是趁着这月光,哪怕仅仅是望一眼那凋零在树头的柿子,你会收获和体味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怡适和忧柔。虽是在这萧瑟的晚秋,你只要用心便同样会有春潮般汹涌的诗情。“一园林木蓊然趣,三径秋花意态真,画境得诗堪共赏,清风来问雅主人?”有林岫先生游魏园时的即兴七绝为证,你若置身这个小园,静坐这沁湖之边,一样也会有小诗流淌在心间。
起风了,我双目微瞑,沐浴在这玉兰一般皎美的月光里,感觉着脚下沁湖粼粼的水波,身体似乎变得很轻,整个的心已化作一缕秋风,似乎可以预听得到明年春天玉兰绽放的声音,闻到它淡淡的清芬,恍若在梦中……一首小诗随着这月光似的梦,在我的心间流淌:
满树兰苞春意新,
柿黄叶落已秋深。
何须相见花开好,
梦里缤纷亦透魂!
作者:李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