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年春起,“先锋艺术项目”推出《状态访问:当代女性艺术家连续访谈》系列,与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沉淀、进取的本土或海外女性艺术家灵机触碰,通过5个开放的问题,捕捉女性艺术家们丰富的、各具特色的生活和创作状态,遇见一些有趣的灵魂和艺术作品。2025年3月10日,我们访问了艺术家黄佳。
最近在忙什么艺术项目或作品?
最近一年大部分时间我游历于欧洲各美术馆和画廊去看和体会,享受当下发现传统,满足自己对艺术迭代的好奇,在静下心来后经历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碰撞。
《错位空间》201770330,布面丙烯,110×90cm
什么在激励着或给你的创作带来灵感?
有时候我想,我们在游历中,人会经历非常多的冲撞,都是不可知的。我会经常一个月或是几天之内放空自己,在探索绘画的可能性时小心谨慎地从现在和过去汲取灵感,探索内在和外在状态,将个人思考汇集成新的想法。慢慢在我工作中去理解物质性或世界的真实。我的工作总是在局部与整体之间展开,我并没有完全被一个局部牵引,而是往返于知识和事物之间的空间,动笔不多甚至是机械的重复,我想这就应该是我的艺术。
20160213,丙烯绘画,50×60cm
请介绍你生活的城市和地方,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会带朋友去干什么?
最近几年大部分时间在柏林,偶尔回深圳住一段时间。回家后我很少出门,除了在其他城市游历。柏林这个城市自由开放艺术气息可能更浓郁一些。隐匿在城市中的咖啡店、书店、俱乐部、艺术空间和随处可见的涂鸦都是它“贫穷且性感”的注脚。领略这座“亚文化之都”密集的街头艺术都能发现不同的细节。
20170303,丙烯绘画,50×60cm
没有创作作品的时候,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除了外出我每天都会思考或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免自己思想僵化。从60岁开始每天运动一小时。我的创作和我的生活方式都是一起的,它们相互交替。有时我在喝一口咖啡的间隙在画布上画一块颜色或线条,在运动歇息时喝一杯茶。我们都在一杯水中晃来晃去,脚踏泥泞,头顶星空。我必须让自己越过内心那座山与自己和解。同时我也把自己所看和不同艺术家作品用公众号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20241023,丙烯绘画,50×60cm
回顾现有的艺术生涯,最难忘的某个时刻或感到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期望自己实现什么艺术目标?
人生有许多难忘的记忆,每个时期都有痛彻心扉的难忘时刻。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宠辱不惊,同时也享受这份孤独。艺术家伟大而自由的灵魂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根基,必须对自己感到确信,可以采用不同的创作方式和题材来呈现不同个人观点或消解作品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错位空间20240126,35×35cm
——物的堆积与痕迹想象之和
魏籽:
黄佳的画作像一个包裹,受她表面的迹象所感染,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她作品的最后一层,这些作品能显现一个画家作画的大致过程,其中*层*的概念在她最终完成的作品里被隐去,而*层*却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想象与绘画激情的起落力量。
而黄佳只想让你看到这些表面的迹象,仅此而已。
错位空间20231223.丙烯绘画,50x60cm
想到一个故事,是关于美国传奇女艺术家Georgia O’keeffe的一段故事。她那时住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很多人慕名而来,想探望她及她著名的沙漠中的美丽居所,然而她将那些前来探访的人挡在院门外。她站在门口把守住庭院,她对他们说:“谢谢你们来看我,看,这是我的正面。”然后她转过身,用她的侧面对着众人:“这是我的侧面,探访到此结束,谢谢你们再见。”她关上门独自进入了房子(留下她的背面)。
这则故事非常有意思,艺术家想让外人看到的,就这么多。一个在世界尽头独自居住了很长时间的人,保持了对自己的信赖依存,她不在意别人是否能看得懂和看得更多,她只呈现事物的样子,并忠诚地表达。有时东西的深度和广度,表面即为全部。
2017.7下旬, 80x 80cm,布面丙烯
看黄佳的画,不由得陷入一种对普遍隐喻的想象之中。它们都是层层叠叠过程之后的结果,如果你知道黄佳作画的过程,你会把它们看作是一种生命本质的隐喻,你会想起地球上的土壤层的名字或者某些植物果实的结构,你会看到那些蓝色下的橙,橙色下的紫,紫色下的粉,粉色下的灰,灰色下的黑,黑色下的白,白色下的白……总之一张画最后的样子,就是每一个你认识的人今天最终在你面前出现的模样,你看不看得到你朋友、爱人的童年模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获得的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而已。而我们是否能看到他们的过去?我们真的了解过去吗?
错位的空间记忆 1#.2018-2023.200x145cm
过去就是想象中被覆盖住的东西。黄佳准确把握了一种隐喻的方法,她制造痕迹,让你在想象中追寻,追寻。
一种非本质的本质,一种外在的内在。在物质的外壳上,每一个表面都值得沉思和幻想。
时间,使我们成为某一种真实而隐秘的质地,谁又可以一眼穿透呢。
艺术家简介:
黄佳1964年生于湖南长沙,现工作和生活在柏林和深圳,1985年开始艺术创作至今,参加92 年广州双年展获得提名奖。作品被各大艺术机构和画廊及藏家收藏。《Asia 周刊》《新视觉》《江苏画刊》《当代艺术》《国家美术》《中国90年代艺术史》等专题报道,2015年成立du/lab 空间和担任制造文化艺术空间艺术总监和策划多个当代艺术展览,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艺琅国际、北京艺术粮仓、上海索美空间、柏林候鸟空间、柏林 K&W画廊代理艺术家。作品被国内国外美术馆、画廊和藏家收藏。
《状态访问:当代女性艺术家连续访谈》系列由”先锋艺术项目”艺术家蒋贞蕾策划,艺术家陈琪欣特约主理。“先锋艺术项目”和专访艺术家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