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Prada将于2025年3月20日至6月15日在上海Prada荣宅举办展览“镜像:LUCIO FONTANA与MICHELANGELO PISTOLETTO”

2025-03-18 11:3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e5825af76b7bfb7c9621fd2381f05d59.jpg

镜像:LUCIO FONTANA与MICHELANGELO PISTOLETTO

展期:2025年3月20日 - 6月15日

地点:Prada 荣宅(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 186 号,近南京西路)

​在Prada基金会的支持下,Prada将举办展览“镜像:Lucio Fontana与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计划于2025年3月20日至6月15日在Prada荣宅举办。这座历史悠久的宅邸建于1918年,由Prada修缮并于2017年重新开放。本次展览由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Whitworth)馆长李淑京(Sook-Kyung Lee)策划,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Fondazione Lucio Fontana)和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Cittadellarte – Fondazione Pistoletto)也为展览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fabc83cb6105d02b50da791e8fe845ba.jpg

Lucio Fontana,由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b2a56c17fc7d4b0cf6926e97e808783b.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摄影:Pierluigi Di Pietro,由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档案馆提供

Lucio Fontana(1899-1968年)和Michelangelo Pistoletto(生于1933年)是战后意大利和国际艺术界的两位巨匠。通过此次展览,两位艺术家首次隔空对话,展现他们在物质和概念维度上的艺术处理手法,对另类表述空间的探索,以及形而上学对其艺术实践的影响。展览汇集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26件作品,重点展示两位艺术家对全新表达形式的探索,以及对以往被奉为圭臬的材料、方法和主题的摒弃。展览探讨了两位艺术家如何突破绘画的桎梏,使用美术范畴以外的材料进行创作。他们作品中的三维性是本次展览的另一焦点,引导观众思索他们艺术实践的表演性质。

正如策展人李淑京所说:“Fontana和Pistoletto摒除现有的艺术模式,寻求新的表达形式。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反映出这种追求。这次展览希望在两位艺术家之间开展对话,强调两人共同的创作方向,同时影射艺术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分歧。”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回忆道:“我和Lucio Fontana是旧相识,我们是朋友。我们就自己的作品及其与艺术史的关系都展开了对话,并分别在不同时期让这段对话更加丰富。1953年,在都灵的‘Arte in vetrina(橱窗艺术)’展览上,我第一次看到Fontana的作品。……与Fontana结识后,我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我使用镜子,以自画像的方式探索自我认知。同时自画像的创作往往需要借助镜子完成,因此,镜子很快就成了我个人透视法的核心元素。”

此次展览探讨了两位艺术家如何摆脱画布二维平面的束缚。他们的创作方式相得益彰,又在某些方面大相径庭。展览中有两幅Fontana的《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分别创作于1949-50年和1961年,揭示了他艺术研究的精髓,也展现了他艺术实践中两种标志性和革命性的意象:1949年开始出现的“孔洞”和“切痕”。在画布之上,银色颜料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局限,上升至全新维度:不仅是实景的再现,更要唤起映像。秉承这一理念,艺术家在《黎明时分,威尼斯一片银色》(All'alba Venezia era tutta d'argento,1961年)中运用玻璃浆镶嵌手法,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这幅画作属于威尼斯系列作品,令人联想到威尼斯泻湖的倒影。这三幅银色画作继续颠覆画布的二维性,创造出全新维度:概念性空间。

Pistoletto在都灵举办首场个展,通过《自画像》(Autoritratti)系列深入探索自我身份。“镜像”系列包括《背身人像》(Uomo di schiena,1961年)和《人像》(Figura umana,1962年)等作品。前者隶属于《当下》(Il presente)系列,艺术家为黑色背景涂抹了一层厚厚的透明颜料,使其产生反光效果;后者则属于《镜画》(Quadri specchianti)系列,首次以抛光不锈钢取代传统绘画技术。在这两幅画作中,人物形象都背向观众,改变了传统肖像画的创作手法,消解了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的界限。

此次展览还着重展示了Fontana和Pistoletto作品的三维性与表现力。Fontana是雕塑家出身,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才开始接触绘画,他运用“姿态”的力量,构思画作的表现形式,以身体动作留下的痕迹打动观众。在著名的《自然》系列(Natures, 1959-60)中,这种创作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组以青铜浇铸的赤陶地球仪雕塑,蕴含着人类对宇宙的想象。《小剧场》系列(Teatrini,1965)同样体现了动作维度的理念:木质框架营造戏剧环境,成为各种形态的表演舞台。1965年底至1966年初,Pistoletto在自己的工作室创作并展出了一组新作品,名为《减少的物品》(Oggetti in meno)。这组作品以事件的时间维度作为出发点,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仿佛共同构成集体展览。一般认为,艺术品应该像商业品牌一样,体现艺术家的鲜明风格;《减少的物品》却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

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形而上学的维度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Fontana通过纸本和布面作品《空间环境》(Ambiente spaziale,1948-49)与《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1950)体现存在的边界,以斑点和球体暗指星系和星云。Luca Massimo Barbero为本次展览撰写了专稿,他恰如其分地指出,“Fontana以纯粹的象征手法体现了空间主义哲学——一种对无限、对星系浩瀚的信仰,尤其是对人类智慧的信仰。在那个年代,太空成为人类智慧的新疆域,甚至表现在艺术领域。”

在《第三天堂》(Terzo Paradiso, 2003)系列中,Michelangelo Pistoletto构思出一种代表“无穷”的新符号。这个符号由三个圆圈组成,而不是传统的两个圆圈,象征历史进入新纪元,人类也进入了新的状态。通过这些作品,艺术家引领观众思考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协调,倡导在自然环境与技术进步之间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平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78e78368f19031cd92b7842919c3e2f9.jpg

Lucio Fontana

《空间环境》(Ambiente spaziale),1949年

纸本水墨,46.5 x 37.5厘米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9c633f25f8a667c34b188a025b53087e.jpg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1949-1950年

布面油画、孔洞,68 x 88厘米 

私人收藏

摄影:Roberto Marossi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b52508e9acde3a334410a6fdc19af05d.jpg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自然》(Concetto spaziale. Natura)1959-1960年(1983年) 

青铜,直径65厘米 

私人收藏

摄影:Roberto Marossi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7a7f659a8a240653cb40a89c3eecacd7.jpg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1961年

布面油画、切痕,81 x 100厘米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453e06f19a5a6f832444271ac79f1fa5.jpg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黎明时分,威尼斯一片银色》(Concetto Spaziale. All’alba Venezia era tutta d’argento),1961 年

布面丙烯和玻璃、孔洞,150 x 150厘米

私人收藏

摄影:Roberto Marossi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10db9d4c0f7883f10daf8c62c3fc998f.jpg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小剧场》(Concetto Spaziale. Teatrino),1965年

布面水性漆和孔洞、涂漆木材,153.8 x 153.8 x 6.5厘米 

私人收藏

摄影:Roberto Marossi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021141cde40b80be0074036044d96db9.jpg

Lucio Fontana

《空间概念:小剧场》(Concetto Spaziale. Teatrino),1965年

布面水性漆和孔洞、涂漆木材,202 x 153 x 7.5厘米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2e9c4aa82b4363f5d0e76612ca7e23d5.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当下 – 背身人像》,1961年

布面丙烯和塑料漆,200 x 150 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摄影: Paolo Pellio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c3c31cdca899fc727fbea47a9a458068.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人像》(Figura umana),1962年

绘图薄纸贴于抛光不锈钢上,220 x 110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摄影:Ela Bialkowska,OKNO工作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f6604790ff0516e0b010bf2bcef82535.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餐桌画》 (《减少的物品》1965-1966年),1965年 

木材,200 x 200 x 50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摄影:Pierluigi di Pietro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7c819c0805013d2902f1b893130032b6.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无限立方体》 (《减少的物品》 1965-1966年), 1966年

镜面与绳索,120 x 120 x 120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摄影:Paolo Pellio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01837b2d74e58ae80f667bd70aff46f8.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地球仪》(《减少的物品》1965-1966年), 1966-1968年

压制报纸、铁,210 × 210 × 210 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摄影:J.E.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4f323a7017fadad362098550e10839f1.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碎布墙》,1968年

碎布包裹的砖块,尺寸可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摄影:Allison Borgo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a248458ed42684076fcfabb8c53e84be.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第三天堂的符号》,2003年

纸上印刷,70 × 100 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摄影:J.E.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3/fad5803824cdc46abdc10f598eb8d76f.jpg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我-你-我们》,2003-2023年

艺术家手绘于镜面上,71 x 101厘米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比耶拉;常青画廊;


艺术家介绍

Lucio Fontana

Lucio Fontana(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迪圣菲(Rosario di Santa Fé),1968年于意大利科马比奥(Comabbio)逝世)是20世纪国际舞台上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他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因此坚持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和材料实现自我表达。Fontana出生于阿根廷,父母是意大利移民。他在父亲的作坊里开始雕塑生涯,在米兰布雷拉艺术学院(Brera Fine Arts Academy)师从Adolfo Wildt。在这段时期,Fontana在米兰和阿根廷两地工作和生活,受邀创作了多件私人和公共作品,一时间名声鹊起。20世纪30年代,他成为意大利抽象艺术界领军人物,其抽象雕塑代表作在米兰Galleria Il Milione画廊展出。Fontana还与其他意大利艺术家一起加入了“抽象-创作”(Abstraction - Création)小组。这段时期,他与未来主义诗人兼陶艺家Tullio d'Albisola过从甚密,他也由此开始了贯穿终生的陶艺研究。这段时期也是Fontana与最优秀的意大利建筑师开展合作的关键时期,包括Figini和Pollini、BBPR和Luciano Baldessari等。20世纪40年代,他回到阿根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办了阿尔塔米拉自由造型艺术学校(Altamira, libre escuela de artes plasticas)。这是一所反学院派艺术学校,他在学校担任雕塑教授,并于1946年撰写了《白色宣言》(Manifiesto Blanco)。这份宣言记录了Fontana的核心理念和思考,将支持他此后整个艺术生涯的创作。1947年,Fontana回到米兰,立刻吸引了一群艺术家聚集在他周围,这些艺术家都被《白色宣言》所表达的理论所折服。随后几年,Fontana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讨论,最终促成了空间主义的诞生。Fontana所在的艺术团体发布了几份纲领性宣言,成为空间主义的基石。与此同时,Fontana继续进行特立独行的艺术研究。1949年,他开始在画布上打孔,并将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命名为《空间概念》(Spatial Concept)。约十年后,在研究艺术语言革新和艺术新维度的过程中,他引入了“切痕”这个具有革命性和标志性的艺术意象。1949年,米兰纳维格利奥画廊(Galleria del Naviglio)展出了他的《黑光下的空间环境》(Spatial Environment in black light),这是Fontana职业生涯中最具创新意义、最激进的作品之一。在这件作品中,人类在空间中短暂的个人体验成为艺术品本身。除了著名的“孔洞(Holes)”、“切痕(Slashes)”以及“雕塑(Sculptures)”外,Fontana还在五六十年代构思出多个作品系列,包括《石头》(Stones)、《巴洛克》(Baroques)、《混合体》(Impastos)、《墨水》(Inks)、《纸张》(Papers)、《油彩》(Oils)、《量子》(Quanta)、《自然》(Natures)、《金属》(Metals)、《上帝尽头》(End of God)、《小剧场》(Little Theatres)、《椭圆》(Ellipses),以及他终其一生创作的《空间环境》(Spatial Environments)系列的其他作品。在意大利国内外公共和私人机构举办的重要个展中,Fontana仍是主角之一,其作品被世界各地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争相收藏。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Michelangelo Pistoletto于1933年出生于比耶拉(Biella)。他自1955年开始展出作品,1960年在都灵加拉蒂亚画廊(Galleria Galatea)举办首场个展。Pistoletto的早期作品以自画像研究为特点。1961至1962年,他开始创作《镜画》(Mirror Paintings),很快得到国际艺术界的认可,并大获成功。1965至1966年,他创作了《减少的物品》((Minus Objects)系列作品,被公认为“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基石。Pistoletto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骨干人物。自1967年起,他开始在传统展览空间之外创作,这些创作为Pistoletto在此后几十年发展出的“创造性合作”流派奠定了基石,也将不同领域、不同社会阶层的艺术家召集在一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Pistoletto使用硬质聚氨酯创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后来也使用大理石创作雕塑。1985年至1989年,他创作了“暗卷”(dark volumes)系列,起名为《肮脏的艺术》(Art of Squalor)。20世纪90年代,他在维也纳美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任教,并在比耶拉(Biella)创建了艺术项目(Progetto Arte)和Cittadellarte - Fondazione Pistoletto基金会,在艺术与各个社会领域之间建起桥梁,致力于激发和推动负责任的社会变革。2003年,他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2004年,都灵大学(University of Turin)授予他政治学荣誉学位。在这段时期,他公布了即将成为其最新创作阶段代表作的《第三天堂》(Third Paradise)。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第三天堂》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集体参与性作品。2007年,沃尔夫基金会(Wolf Foundation Prize in the Arts)授予他“艺术奖”,以表彰他“作为艺术家、教育家和活动家所从事的长期创作,他孜孜不倦的智慧催生了开创性的艺术形式,为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2017年,他出版了《奥米尼特主义和德谟克拉西主义:社会再生宣言》(Ominitheism and Demopraxy.Manifesto for a regeneration of society)一书。2021年,他在奇塔代拉(Cittadellarte)开设了Universario展览空间,用于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2022年,他出版新书《创造的公式》(The Formula of Creation)。在这本书中,Pistoletto回顾了自己的整段艺术之旅和理论思考,探讨其基本步骤与演变。2025年2月,Pistoletto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斩获无数国际奖项,十三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作品被各大当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