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日前,大连通世泰画廊开展。首展并非艺术品,虽然叫画廊(TOSTEM GALLERY)。通世泰官方网站上介绍说,“…为更好的推进文化的贡献与交流,以中日建筑文化为开端,支持并育成学习各种艺术文化的年轻力量。在这里中国与日本的文化被相互认知,理解。相信会孕育出更多丰富的新文化。创业以来我们为了更现代化的居住环境而努力。希望今后孕育出的新文化可以真正迈向未来…”。从这段文字读来显然有些拗口,像是日文翻译之作。但就这件大连的文化事儿值得期待。因为,大连的文化事儿不多。
一家生产建材(主要为各种防盗门)的日资企业,能在大连闹市区内开设两层楼的画廊,虽然一层为产品展示,可毕竟辟出了二层的展示空间,精神可嘉。虽说小的有些袖珍,但“日本房”的概念在大连早已熟悉。故,画廊虽小也能认可。有人说,毕竟社会上艺术的氛围逐渐淡化,艺术在逐渐走向纯粹爱好和个人化的境地。画作,不管是中国画、油画还是版画,面对动态的影像都相形见拙。如今像画一样挂在墙上的数字电视已经普及,人手一台的数码相机,千万像素的分辨率,也可让我们轻松拍照出可放大精美的图片,难道我们非要挂你的画作不成?
其实,也不尽然,画就是画,虽然静态但更能修身养性;它可以细细品慢慢看。喜欢作画都曾是我们的天性,我们从小哪一个不喜欢涂涂画画?不管画廊大小,只要能展出作品,只要有这样那样的活动,它都能对我们的艺术欣赏提供养料。它是用我们的眼睛观察用手去涂抹的,表现了画家内心的感受,也彰显出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试样。画,不是机器能造出来的,虽然机器复制时代已经到来。
版画家邵卫在接到我发的介绍这家画廊的电子邮件后回复说:“如果大连有50个这样的画廊,经常搞些展示性的艺术展,而不是一搞就是大展之类的轰动动作,大连的文化氛围会大大改善,老百姓的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提升。”
此次展出的《大连城市探珍 ——南山老房子测绘展》,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的周末“城市探珍”活动,旨在“发现、记录、表现、思考”正在快速消失的这部分遗产,主题不错。但我本想以后再去看的,因那些建筑设计图与我的油画创作关系不大。但由于去年受批评家程美信之邀,我曾去这所高校讲过课,就觉着很好奇。我想看看同学们是如何“探珍”的。加之安徽同乡晋入友要带我去旅顺看老房子,回程时特地经过黄河路,便走近了这家刚刚营业的画廊。
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和风欧式建筑。
画廊展厅被布置得满满当当。
还有建筑模型,做得十分精致。
作者:陈士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