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许建荣先生是一位独特的画家。他最独特之处,便是跨越、融合与变化。
他以佛教为信仰,却又不止步于此;他跨越宗教与科学的维度,进行富有融合力的大胆想象与创造。他的创作风格气势恢宏而不失浪漫气息,大胆奔放而不失工细精妙。他的画作脱胎于中国华夏文明的灵性底蕴,却又不止步于此;他跨越民族与世界的维度,将石破天惊的变化寓于龙飞凤舞的艺术创作之中。
听闻许建荣先生即将举办画展,今天,让我们一同再次走进他的绘画艺术世界。
“画佛”
许建荣先生以佛教题材艺术绘画著称,其作品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个人风格色彩。他笔下的佛像画在唐卡、壁画等传统造像画的基础上更添了融会贯通之美,佛像已成为他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与表现主题。
“命名”
这场即将到来的画展名为慈光普元,这个名字为高僧所赠。慈光普元四个字之中不仅蕴藉着佛教古老的智慧,更精准传达出许建荣艺术作品恢弘的气势与其背后凝聚着的深厚人文关怀。
“变化”
它是谁?它变化万形,从鱼到月亮……它是绘画也是音乐,是闪光的灵感也是丰厚的生命……作为一名不断突破过去束缚、不断追求创造与革新的艺术家,许建荣先生将万千种变化寓于创作之中,让各种精妙细腻、巧夺天工的白描形象绽放如莲之姿。
之所以将慈作为本场画展的第一个篇章,许建荣先生认为,这个字是人们理解进入佛教文化的起点。慈字的意义看似寻常,但其实背后蕴藉着深刻的智慧。慈者,是(兹)心也。常怀悲悯之心,方能唤醒丰沛的感受能力:能够从寻常巷陌里捕捉沧海桑田的梦影,亦可自心象王国中升腾龙飞凤舞的华彩。
慈,不仅是对于众生的关注更是对于世界的爱。在艺术创作之中,又表现为艺术家对情感与神韵的精炼捕捉。许建荣先生一直以来致力于线稿创作,大量精妙绝伦的线稿于黑、白底色之上创作,黑色深邃,白色清亮,浑如黑夜与白昼交迭不断、又似生命的节律回环往复……许建荣先生的线稿不仅传神,更极致奢华,他的线条笔笔酣畅而又精细妙绝,或行云流水,或神思飞动,层层叠叠、繁富而不凌乱。
第一个故事
关于变化的故事
此线稿所描摹的,是忉利天为佛母讲法的故事。佛讲法至妙处,龙飞凤舞,变幻无穷。各种不同的主体形象与姿态,自左向右水平铺展。纯黑底色如同冥迷宇宙,变化万形的姿态之中蕴藉着说不尽的玄妙。画家凭借想象力与精湛技法完成创作,构图将创造力蕴藉于和谐与庄严之中,清晰可辨的上万根线条倾注了画家的心血与时光。
第二个故事
关于悲悯的故事
这幅线稿所描绘的,是观音菩萨以药济世的故事。画家本人之所以选取这个典故并描绘其中的形象,正是因为他内心感受并体察到了人世间芸芸众生的艰辛之苦。此线稿以富丽、圆融的艺术风格创作而成,观世音菩萨形体丰腴、五官柔丽,神情中充满了悲悯;而坐下孔雀那栩栩如生的眼眸,与观世音菩萨的神情遥相呼应。这一传神的刻画深处,蕴藏着画家细腻的慈悲之魂。无数匀称柔丽的线条,缠绕流动,形成富有稳定性的构图,我们从中自然可以感受到画家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匠心。
第三个故事
关于平衡的故事
韦陀受试是佛教文化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观世音菩萨为了试验韦陀普度众生的决心,便化作姿态旖旎的孔雀,故意激怒于他,以考验他是否能够克制自己的怒火。画家许建荣采用左右对称式的构图方法,围绕中轴线,将韦陀与孔雀分别安置在画面左右两侧。两股旁逸斜出的动势达到了平衡,暗示着韦陀平息了怒火,完成了试炼,这一艺术构思堪称别具匠心。而韦陀那肢体倾斜的姿态也堪称优美巧妙。
光,不仅是明丽与光亮,是希望,更是一种澄明通透的本质。光有着多变的姿态与形象,但它却无处不在,没有边界。我们,期盼着光,并追随画家许建荣先生的笔尖,在光中舞蹈……
来到展览的第二篇章,许建荣先生将它命名为“光”。这一篇章收入了画家近年来彩色佛像艺术创作。画家许建荣借助高科技、高性能的书写与绘画材料,将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拉斐尔等画家富有音乐性的线条与我国西域(敦煌、龟兹等)佛教题材壁画的经典表现手法相融合,并以达·芬奇式的空间几何思维构图布局。他的作品直击宗教、人文与科学等玄奥主题,传达出生动微妙的丰富讯息……
第四个故事
关于溯源的故事
生命是一场溯源的过程
我们透过纷纭的万物
和人生种种酸甜苦辣
回归澄明的初心
在这幅作品中
画家采用金字塔型构图
自下而上不断缩小
最上方微小的形象
就是我们的“初心”所在
金碧辉煌的配色
鲜丽而不艳俗
我们仿佛穿越物质世界
不断向精神溯源升华
第五个故事
关于本质的故事
当我们观赏这幅画作
我们仿佛被一团火焰之花包裹
火焰中央是一尊佛像
环绕它的是无穷无尽的变化
画家许建荣先生认为
光的本性在于明
明丽如火,变化万形
而一切的变化又归于光明本身
古往今来
人们探求宇宙的本质
而光
正是那呼之欲出的答案
在画作中包罗了佛教元素
以及诸多古老中国的神秘符文
你渴望去探寻这精妙设计背后的故事
但却永远找不到唯一的答案
第六个故事
关于天地的故事
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
许建荣先生时刻不忘内心的民族之魂
通过这幅作品
他从昆仑山(作品下方的蓝白色雪山)
这一中国上古神话的源头开始
追寻天地的故事
运用玄妙而精密的构图
以及金碧辉煌的色彩
展现出佛道合流的过程
中国文化就是这样包罗万象
它如天地一般藏蕴日月
却又使万物形成有机统一
人们常说的三千世界,包罗着无尽的天地和生生不息的宇宙。
作为展览的第三个篇章,画家许建荣先生将大型作品呈献世人,并渴望通过这些大气恢弘而又极致工细的作品,展现他独特的审美与精神趣旨。
一幅长卷(大画)的创作势必耗费心血,对于艺术家的体力与心力皆称挑战。许建荣先生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他的大尺幅作品,场景磅礴、人物众多、刻画描摹熠熠生辉,且具有极强的欣赏性,这样的作品当属难得一见。
第七个故事
关于告别的故事
这幅大型绘画作品
审美格调洋溢着时尚与青春的气息
且色彩明亮鲜艳如同金胎点翠
于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之中较为少见
该作品描绘了释迦牟尼涅槃之前
向众人显示佛法
它仿佛昭示着某种深刻的哲思:
肉体的告别不需要悲伤
告别是涅槃
是升华
是超越因果、达至永恒
进入展览的最后一个篇章,许建荣先生将它称之为元。
元不仅是万物生长的起点,是母亲的子宫,是春天的大地,也是泱泱中华文化的开始。
这一篇章收入了许建荣先生相对早期的一些作品,它们从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和神秘符号入手,取法天地之间的神话传说作为灵感来源,粗犷而不失巧思,古拙而生机盎然。
第八个故事
关于智慧的故事
这幅作品选自
许建荣先生的代表作品
《五帝谱》
画家用冷静精密的抽象方式
刻画了上古帝王伏羲的形象
伏羲画卦
将古老的智慧凝聚
幻化成天地之间神秘的符号
江流合川、平原大地、四季更迭
尽皆包罗其中
画面之中暗藏的圆周率、
等边三角形
以及五条射向五方的光线
充满了数学般的玄妙之趣
也与伏羲的智慧相呼应:
运用不是语言的语言
致敬中国绘画的智慧之祖
第九个故事
关于阴阳的故事
这幅作品同样选自
许建荣先生的代表作品
《五帝谱》
画家以象征方式
向上古帝王神农氏致敬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神农氏尝百草
而事实上
这位伟大的帝王
更是一位哲学家
自神农氏伊始
天地造化之气始分阴阳
他创造出朴素的辩证法
奠定了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
艺术家通过红蓝两色的碰撞与对话
将阴与阳的主题生动呈现
自此
阴阳如鲲鹏
畅游宇内中
生生不息时
变幻无穷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