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沐黛:以瓷为媒,探寻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界限 

2025-03-11 15:08

引言:雕塑、瓷与装置之间的对话

沐黛是一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目前常驻于英国伦敦。她曾多次参与London design festival, London craft week,作品展出于伦敦萨奇美术馆、oxo tower gallery。她曾与多个品牌合作,装置作品亮相于纽约、巴黎、伦敦时装周。在当代陶瓷艺术的语境中,沐黛以独特的方式融入装置艺术的讨论。她的雕塑作品风格写实,完全手工制作,工艺精湛,陶瓷是她创作的重要媒介。 然而,她并不局限于传统的陶瓷雕塑创作,而是不断探索瓷的表现力和概念边界。她的作品不仅关注形式,更深刻反思材料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瓷与自然:媒介的可塑性与主题的延展

沐黛通过作品表达她对自然的热爱,探索瓷这一传统材料的丰富可塑性。她的创作主题常围绕生物展开,利用陶瓷这一材料塑造自然生命的形态,反思现代社会中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复杂关系。她的代表作之一,“修复水果”系列(REPAIRING FRUITS),正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7f70b5c6cdf57cb08118d19982056d48.png

修复水果REPAIRING FRUITS,2023-2024

“修复水果”:考古学与生物工程的交汇

“修复水果”系列深受考古学中陶瓷修复技术的启发,将其独特的修补手法应用于水果的雕塑创作。作品表面呈现出留白部分,仿佛经过修复的古陶器,隐喻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与改造。人类通过基因筛选培育出我们现在食用的糖分充足的蜜瓜,清甜的菠萝以及多汁的桃,并视它们为佳品互相赠送。此时,人类似乎已超越了植物的自然形态,赞美并推崇这种人工培育所带来的“高贵”成果。这些空白象征着人类对植物基因的篡改,警示我们过度的干预可能导致自然形态的消失,未来只能通过考古学的方式来回溯这些失落的生物形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22d11691bb3e351c5aa2fe9fac65d8ac.png

修复水果REPAIRING FRUITS,2023-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96eb8d5285797c0e78229aa170fb5c56.png

修复水果REPAIRING FRUITS,2023-2024

“跨物种对话”:生物医学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2023年,沐黛推出了“修复水果”系列的延续作品“跨物种对话”(INTERSPECIES CONVERSATION)。该系列受到生物医学中胚胎移植和器官移植实验的启发,通过平面和装置艺术探讨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胚胎的脆弱性与生物医学的精准性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人类以自身为中心的生物改造行为。作品深入讨论了科学伦理,质疑人类是否有权决定哪些生命值得尊重,哪些生命可以被利用。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沐黛运用了隐喻手法揭示生物医学实验背后的伦理困境。例如:

鼠胚胎与巨大人类心脏:象征科学实验如何在动物体内植入人类器官,挑战生物伦理的界限。 人类胚胎植入猪子宫:质疑跨物种妊娠的合理性,揭示人类对其他物种生殖权的掌控。 猛犸象胚胎在人体子宫中孕育:反思复活灭绝物种的技术实践,探讨人类为何执着于披着“探索”以及“复兴”外衣的改造自然。 熊猫胚胎收藏展柜:讽刺实验室如何将生命物化,成为科学研究的标本。

这些作品呈现出冷静、理性的生物实验室风格,但其背后隐藏的是生命被工具化、商品化的现实。这种视觉冲突促使观众思考:科技的突破是否应以牺牲其他物种的福祉为代价?我们是否应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73418c750b6b5543c773dbfd03ce2843.png

跨物种对话,2023

“纺织与织物”:记忆与材料的脆弱性

在她2024年参展伦敦工艺周的“纺织与织物”系列作品中,沐黛围绕“脆弱”与“保存”这一主题展开探索,并以瓷这一媒介捕捉织物稍纵即逝的特质。她从维多利亚时期与昭和时代的古董蕾丝图案中汲取灵感,巧妙地将丝线与棉线编织入陶瓷创作之中。这些作品将织物的短暂性与瓷器的永恒性并置,构建出一场关于时间、记忆与物质性的深刻冥想。

这一系列作品将日常织物提升至博物馆艺术品的高度,在瓷器中留存逝去时代的精致之美。沐黛不仅通过镶嵌历史图案的方式向文化遗产致敬,也揭示了织物的自然衰败与生命的短暂之美之间的共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10acc66bce546536e5c95d64426248c1.png

纺织与织物,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ec2e5bfc32514e0a0950916ce66d146c.png

纺织与织物,2024

“郁金香花砖”:自然与人,永恒与瞬息

沐黛的郁金香花砖陶瓷装置是她的Endo Peri工作室的首个项目,标志着她艺术旅程的新篇章。该装置与英国品牌r.l.e合作,在巴黎的展览中展出,展示了她将功能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能力。装置灵感来源于郁金香花瓣柔和流动的纹理,手工制作的瓷砖重新诠释了传统的葡萄牙瓷砖艺术,将盛开花朵的短暂美丽凝固在时间中。

该装置将艺术优雅与实用设计相结合,将日常生活的松弛感带到时装周秀场,体现了沐黛对创造既美丽又具有可及性的艺术的承诺。通过这一系列作品,她强调了“永恒与瞬息”的平衡,这也是她创作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f6deb0ac5057eaff10b3384ed512df41.png

r.l.e x endo peri郁金香花转,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8c5e2344dcd08065862341b09343da43.png

r.l.e x endo peri郁金香花转,2024

哲学视角:科学伦理与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沐黛的艺术不仅是材料与工艺的探索,更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她通过温和却有力的方式,提出质疑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并引导观众重新审视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她批判物种歧视(Speciesism),即人类根据自身利益划定物种等级,将某些生命视为实验工具,而非平等的存在。在她的创作中,瓷作为媒介不仅象征了生命的脆弱性,还借助装置艺术揭示了科学实验的荒诞性。她的作品呼吁我们在科技发展中保持对伦理的反思,并思考如何建立更平等、共生的生命关系。但同时她又期望发觉现有世界中的温暖部分,那些饱含人类情感的手工艺品比如织物与艺术,才是人类真正值得在这个星球上留下的印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技艺与科技的融合

沐黛的创作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陶瓷技法和现代科技。她对材料的选择和技术的运用极为重视。例如,在“修复水果”系列中,她极为关注每一件作品的形态与精细度,蜜瓜的纹理和籽、桃子的釉色都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力求精准呈现。她的制瓷技法根植于中国景德镇和宜兴的传统技艺,这些技法承载着匠人精神。然而,她在英国发展期间,深受当代艺术思维、3D建模和打印技术的影响。她将这些现代技术融入传统陶瓷创作,使她能够突破传统手工技艺的局限,拓展陶瓷的表现力。例如,在与英国时尚品牌r.l.e合作时,沐黛通过3D打印技术批量生产郁金香花瓣,随后用传统手工技法将其组装成艺术装置。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使她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复杂的艺术构想。

釉料的色彩搭配是沐黛创作中的一个持续探索课题。自2023年首次在伦敦设计节展出以来,沐黛不断改进釉料的配比和化学成分,通过调控窑变、撞色等方式,赋予作品更多油画般的质感。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她的艺术语言,也促使她不断深入研究釉料的化学与美学,超越了传统手工技艺的范畴。

创作初衷与灵感来源

沐黛的创作灵感源自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自大学时期起,她便开始关注这一主题。成长过程中,沐黛深受自然主义的影响,她身边有许多素食主义者和自然爱好者。在英国发展时,她也注意到极端环保主义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她决定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而非通过激烈的言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沐黛受到了日本陶瓷艺术家 Kaori Tatebayashi 的影响。Kaori 以白陶土精细雕塑植物,捕捉自然的瞬间,并认为“陶瓷烧制后的成品如同生命的‘外壳’,虽然坚固,但易碎”。这种理念让沐黛接受了陶瓷的脆弱,并将其作为艺术语言的一部分。因此,她坚定地继续发展水果以及花卉系列。

最新作品:“花序”

在与 r.l.e合作的花卉装置项目之后,沐黛开始探索花砖的可能性。她希望寻找一种能在东西方文化中引发共鸣的植物,最终选择了蝴蝶兰。

蝴蝶兰在英国超市随处可见,其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经过百年培育,已成为全球化的观赏花卉。而在中国台湾与香港,蝴蝶兰的培育方式则更注重整齐排列的美学理念,与花砖的拼接方式不谋而合。因此,她的系列作品 “花墙” 以瓷砖形式排列花朵,让其如文字般编织,象征语言的交流,也象征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共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3/298ad47b1e94a0a5aff2c55fadc35bfa.png

花序,2025

文化元素的融合

沐黛的作品有意识地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其中,中国传统陶瓷中的“捏花”工艺被她运用在花卉系列作品中,使瓷花呈现出极致的精细质感。同时,她的作品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日本艺术中的秩序感,这种强调排列与对称的设计理念在她的装置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她创作的《花序》系列以九片蝴蝶兰花砖拼成纵列,整齐的排列方式体现了一种理性的美学秩序。

在当代艺术领域,越来越多跨学科背景的艺术家打破传统界限,推动社会走向多元化。沐黛希望通过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展览,让国际观众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新思想。她不追求浮躁的表达,而是以有温度的匠人技艺,向世界展现细腻且坚定的艺术语言。她的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同时融合现代技术,使陶瓷艺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

结语:跨越传统与创新的陶瓷艺术家

沐黛的艺术探索始终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游走。她不仅传承了中国陶瓷的匠人精神,还将现代科技融入创作,使陶瓷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可能性。从“修复水果”到“跨物种对话”,再到“花序”,她的作品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关于人与自然、科技与伦理的深刻对话。她的作品在国际展览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语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新面貌。通过瓷这一媒介,沐黛不断拓展陶瓷艺术的边界,连接自然、文化与科技,构建出跨学科的艺术桥梁。

作者:陈耀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