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回望&解析——杨维民2024年度策展实践的三重向度

2025-01-24 19:3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80acca60981bd44bf0a9817a09ce1b15.png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画创作取得日新月异的成果及随之而来的“水墨艺术”等概念不断外延,一批有着学院教育背景的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并随时间的推移和艺术探索的深入,逐步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关键力量。学院美术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国画家,形成60后、70后、80后、90后代际式的艺术梯队,女性艺术家也逐渐活跃,共同成为中国画坛的主要力量。杨维民老师以敏锐的感知力,从2000年代便开始不间断地关注当代中国画上述新群体现象与学术趋向,开创以“学院新方阵”为媒,“她艺术”、“非常笔墨”等为线索的学术梳理与研究体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cef54a6dd3c9c3e6cff22fb5b9be2ba6.png

六零六零  七零七零  八零八零  九零九零海报  一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95132f030297f3ffddac77abe156fc18.png

六零六零  七零七零  八零八零  九零九零画册  一览

自20世纪末至今,杨维民老师曾在出版社、高校、画院、美术馆及各类艺术基金会等多处从事艺术研究和教育工作并发表大量文章。作为资深的策展人,他主持、策划了大量的艺术展览,其中包括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展览,如今日中国美术大展;融合·互渗、融合·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大系展;学院·经典——全国艺术院校名师名家工笔画大展;“学院新方阵”连续十二届年展;她水墨——当代女艺术家水墨作品大展,展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天津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河北美术馆、辽宁美术馆、西安美术博物馆、兰州美术馆、南通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澳门莲花美术馆及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后海派艺术研究展还入选了2024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从这一角度来说,他毫无疑问是圈内的“老炮儿”,在艺术批评和策展领域活跃的三十余年里,面对不断流动的时代艺术内核和多元文化价值的挑战,始终有着自己的坚守,敢闯有招,老辣刚劲,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学院与社会”及“多元与主流”等议题间梳理和探讨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多维向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871be9536ca87284eedc227d8138f410.png

历届新方阵海报一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f6c7ead8a206c1213335742f9850f35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02122ae97b418a13af7d27c576828b91.png

新方阵 画册一览

2024年,50后的杨维民老师仍致力于中国画学院笔墨和中国水墨持续走向开放和深入,短短一年时间为十余场展览、几百位从六零至九零后的艺术家担纲策展或学术主持,密集地穿梭于各地展览现场,撰写数万字学术研究成果及艺术评论。尤其是下半年4个百人规模的艺术大展先后北京、天津、武汉和南通开展,不可不谓劳模。作为一位同时具有多年深厚学养及丰富实践经验的策展人,2024年,在“学院笔墨”、“她艺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研究重要命题的基础上,杨维民老师继续推进“后海派”等学术概念的深入与扩展,并于美术馆之外的场域持续与之发生关联,在高校、公共艺术机构举办多场讲座。从“学院笔墨”到“非常笔墨”,从“她艺术”到“中国水墨现场”,从“水墨壹佰”到“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杨维民老师2024年的策展实践主要集中于当代中国画发展面貌的三重向度——“笔墨当代”、“具身实践”、“融合互渗”。

一、笔墨当代从“学院笔墨”到“非常笔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28056c45ad9d8bc7fa5cefdf2935da0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3374a864a93cb151be06d0592bf4ddba.jpg

学院·笔墨  2024年 武汉

2024年11月28日,首届“学院·笔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学术提名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开幕。“学院·笔墨”艺术展及学术论坛以关注名师名家、推介当代中国画艺术新作、艺术新秀为主旨,寻求水墨传统与当代融合的合理性,注重对当代水墨生态的营造。“学院·笔墨”展是“学院·经典”展的姊妹篇,此次展览,杨维民老师秉承策划“学院·经典”展的学术理念和学术影响,再次融汇和彰显当代学院水墨新方阵、新风貌。关注的群体涵盖了40、50、60、70、80甚至90、00后中有学院学术背景的中国画艺术家。见证不同代际艺术家的成长与变迁,坚持践行“新生代”、“新面貌”、“新观念”。百余幅当随时代的笔墨精品,除了直觉的审美享受,还可作为理解传统笔墨契合时代精神的图像粉本。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们是中国当代水墨现场的重要篇章,也是当代笔墨意象精神的践行者、引领人,他们共同构建了当代中国画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也亲身参与了新时期中国画艺术发展史的构建。在当代艺术观念语言实践日趋多元的今天,作为策展人的杨维民老师希望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再次品味东方笔墨的“写意”魅力,重新树立传统文化核心精神,认识中国画审美取向与艺术规律发展方向,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深入艺术精神层面,从东方特有的美学体系中寻求传统与当下转换的方向,延展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写意精神与笔墨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d1f752d4664c0c3dc28299760e62f6e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b3edff19f983752eb7e3edfb2e5f96ff.jpg

非常笔墨  2024年 武汉

与“学院”的概念一脉相承,同天,在湖北中佳美术馆开幕的“非常笔墨——全国八大美院中国画八人展”则集中展现了丘挺、赵斌、盛天晔、郝孝飞、许敦平、王兴华、周午生、耿杉八位全国八大美院中国画专业掌门人的艺术道路。之所以选择这些中国画画坛的学院派领军者,就是为了集中呈现来自“学院”的中国画艺术家群体,对笔墨与时代、个人精神关系的探索。策展人杨维民老师从样式语言的更新与创作理路的突破两面,以“人物”、“山水”、“花鸟”的中国画基本分科,展现新时代下学院派画家“笔墨”语汇的个性书写。杨维民老师认为,他们的创作立足于传统的“笔墨”意象,同时注重对现实性、时代性因素的融汇,以个性体验为灵感溯源,与时代脉动共振,展现了迸发的创作活力和开阔的个人视野。本次展览力图反映当代语境下,画坛精英们对“笔墨”的新知新解,最终回归到杨维民老师此前倡导的“笔墨当代”的命题:今日之“笔墨”早已超越了过往品评标准、样式语汇的范畴,在学院派画坛精英的探索下,“笔墨”已上升至文化资源的层面,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扮演衔接时代精神与传统文脉的桥梁角色,为中国画艺术的当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二、具身实践从“她艺术”到“中国水墨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1ea792d45698358af50f5b8c2661f108.jpg

她艺术——当代中国女艺术家提名展  2024年 南通

“具身实践”延伸自“具身认知”的命题,指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行为活动进行实践,旨在通过身体的参与来实现精神与身体的统一。在杨维民老师看来,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有个符合这一命题的鲜明特质:即是在清一色的深厚学院教育背景下,以汲取古代艺术营养为前提,着力化解传统范式,从自身的喜好与情感出发观察当下和世界,寻找与当下体验相契合的因素,从而传达出对现实存在的所观所想。2024年,杨维民老师借助“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的契机,在南通美术馆推出“中国水墨现场·2024南通”&“她艺术——当代中国女艺术家提名展”两个项目来表现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在新时代场域下创作的具身实践。其中,“她艺术”来自杨维民老师自2005年起就开始关注着的女性水墨艺术家创作。在他看来:“女性是编织着我们幸福生活最勤劳的人,尤其是中国女性艺术家,更是引领着我们社会的文化、时尚和潮流。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就必须要关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从“都市女性水墨”到“粉墨”再到“她水墨”,二十多年来杨维民老师策划了一系列以女性艺术家为主体的展览。2024年,杨维民老师以“她艺术”的系列展览,向观众展现女艺术家如何在新时代的中国艺术生态下以一种全新视角和昂扬姿态,成为当代中国画坛守正创新、厚积薄发的新方阵。他以独特的学术视角,精心挑选了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女艺术家群体,跨度达半个世纪,以期彰显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坛女性水墨艺术家成长、发展的历程,细致呈现了她们在近年的当代中国画作中渐渐消减先辈画风影响、提炼出与当下时代契合的水墨艺术样式的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69734fffe243ed6ffb914a1ee669ec8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aeb9b1acf502267be4f8bc49aa84b4f0.png

中国水墨现场  2024年 南通

“中国水墨现场·2024南通”展则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如何结合切身感悟与当下情感体验,对水墨艺术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之生动展现。展览汇聚了众多当代杰出水墨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展现了中国水墨艺术在全球当代语境下的新面貌和新高度。经过长达数月的筹划与研究,杨维民老师最终决定以“粉墨登场——当代中国戏剧水墨艺术展”、“大墨有风——当代中国抽象水墨艺术展”、“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提名展”三大板块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勃勃生机与多元探索。“粉墨登场——当代中国戏剧水墨艺术展”汇聚了一批深耕于戏剧题材创作的水墨艺术家在当代语境下对传统戏剧文化的理解、致敬和诠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6e2fa11ecb9bd0b2febd988f4e0b1483.jpg

“大墨有风——当代中国抽象水墨艺术展”则脱胎于于杨维民老师近十年来以开放的心态和前卫的视角,对突破传统水墨束缚的艺术家的发现和研究历程,近年来,他用十余场展览和学术讲座向人们展示这批艺术家如何不断突破和重构水墨边界,向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而本次展览板块则是上述历程至今为止的最终视觉呈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44b8d12fced9512f6a1493d948b72a50.jpg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提名展”作为杨维民老师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艺术品牌,在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各大艺术院校的既是传统水墨艺术的传承者,又是新时代水墨艺术创新先锋的不同年龄代际的艺术家们近年来的精品成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55b014376bb2ca75857d6c37ecd0a329.jpg

这些艺术家们依托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与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水墨艺术的深度与可能。他们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水墨技法的精湛掌握,又融入了个人独特的艺术思考与时代精神。“学院新方阵”自首届展览至今已近二十年,杨维民老师不仅将此次展览看作对当前学院水墨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以总结和回望的方式对未来中国水墨艺术发展方向进行一种展望与期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bb509556a97e4357db6309ad5c4add89.jpg

从“学院新方阵”到“水墨壹佰”

——当代中国水墨之“后海派”   2024年 上海

从“她艺术”到“中国水墨现场”,正是一个个细微的艺术家具身实践的个案,最终组成了一场宏大的关于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深刻对话。杨维民老师多年研究成果的汇总让我们看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水墨艺术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世界的目光与挑战。

三、融合互渗国家艺术基金2024: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3ea299c8fbfb750d72f0136204d6b1de.jpg

“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2024年 南通|天津|北京

江苏省艺术基金支持项目“水墨壹佰——后海派艺术大展”自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在长三角五个地市的专业美术馆展出,引起极大反响。策展人杨维民老师也应邀在“全国美术高峰论坛2022·上海”作了有关“后海派”艺术展的主题发言,自在上海首次策划、主持“后海派”艺术展,至今十多年的研究与梳理中,杨维民老师逐步提炼出“融合互渗”这一贯彻海派自清末“海上画派”到“新海派”再到如今“后海派”发展脉络的关键词。十多年来,杨维民老师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完善和阐释“后海派”的学术概念,始终活跃在展览、研讨会及讲座一线。2024年,随着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最终落地,“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可以说是学术界对“后海派”学术概念日趋认同的必然结果。经过与多方磋商及研讨,杨维民老师最终将展览细分为“融会贯通&新潮澎湃”、“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继往开来&后浪淘淘”三个学术单元,全方位阐释后海派“融合互渗”的艺术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7fa594d2ee3f8970d98c1d3233acf8f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97f0723b294212300be414e0bacd0b1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1affbb3617d145a27d9b4b2c283bf057.png

“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2024年 南通|天津|北京

海派之初就以传承融合、兼收并蓄而造势发力,进而突破封建陈规,在近代众多地域文化艺术流派中引领时尚而夺目而出。现代海派在社会变革的潮流里顺势而为,勇立潮头求新立异敢为先,发展成长为耳目一新的新海派。不同于传统艺术史海派研究中的“后海派”一辞,21世纪以来迅速崛起的后一代海派艺术家,才真可谓当代“后海派”。他们这一代生活、学习及创作年代,恰恰是赶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处在当代艺术的后现代语境下,一路高歌猛进步入新世纪。他们清一色的学院艺术的学术背景,学院精神与海派精神的共通契合,使他们迅速成为海派艺术新骄子。当今的艺术生态伴随着经济生态高速发展变化而发生深刻改变。看今日画坛,曾经辉煌的地域画派因高速公路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消解了原有地域特色优势而渐渐消退,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具有和海派之融合创新精神契合共通的学院艺术家,已经是作为新世纪艺术生态的主体而存在。他们不仅是单纯的“融合”,更是在开放、多元和创新的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融入当代视角与文化关注,创造出彰显文化自觉与自信、具有本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当代“新粉本”,在与时代相应的都市、新鲜事物的新题材、新风格、新技法、新技巧间进行互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杨维民老师指出,“融合·互渗”已成为“海派”一种广义的文化概念,其内涵将不断随时代演进而扩展延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5e655b98d196cf587bc40750e5aaa78e.png

后海派·第一回 2015年 上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15cf1dae129a192eb4b93a6e73dc4078.jpg

“后海派”艺术大展  2022年 南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88aa8582eae3fdd02f7858f6b02e4709.jpg

“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2024年 南通·南通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5ed64b73d38f5a2a99ad6627c764c2a7.jpg

“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2024年 天津·天津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8b115d12f0659d98d98ecbdb80b69ece.jpg

“后海派”艺术大展  2024年 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回望整个2024年,杨维民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位艺术策展和批评领域“老炮儿”对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实践和思考,更是这位亲历上世纪末至今中国水墨艺术发展沉浮的50后策展人以自己的“劳模”行动,追寻“水墨”这一具有东方文化身份的语言本体历经几十年发展后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表述的可能。如今我们不必过多赘述杨维民老师在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策展与批评领域的地位及影响,而只需看到一位策展人如何长久坚守当代中国画求变求新的前瞻性认知与负重前行的担当。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作者:李常胜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关于杨维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e3c6bcd575bc1e040f1e973bca7af20d.jpg

杨维民 美术学教授、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1958年出生于邯郸,先后工作、任教于北京、武汉、天津,现居北京。199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专业方向:中国古陶瓷美术史研究,师从汤池教授、叶喆民教授和薄松年教授,系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磁州窑研究会理事。

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向导》杂志责任编辑、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湖北日报社《艺术派》杂志主编、天津画院艺委会秘书长兼青创中心主任、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汇艺术总监、森林中国绿色发展基金艺术总监。现任《艺术之旅》主编、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兼后海派艺术中心主任、湖北美术学院当代中国画创研中心学术主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