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03 20:50
毛焰1996年作品《记忆或者舞蹈的黑色玫瑰》 成交价:1035万元
2015年6月3日晚7点,北京保利2015年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在北京四季饭店举槌,其中,毛焰1996年作品《记忆或者舞蹈的黑色玫瑰》以450万元起拍,最终以900万元落槌、1035万元成交,本作品曾于保利2007年春拍以1001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当时艺术家作品拍卖新纪录。本场拍卖中本作品再次以1035万元的高价成交,为艺术家目前第二高价作品。本作品此前估价为500万至700万元。
毛焰于1996年创作的《记忆或者舞蹈的黑色玫瑰》当属艺术家“朋友肖像”阶段的扛鼎之作。画中,身穿黑色衣服的李波被刻画成极其消瘦的形象。他展开手臂,翩翩起舞,似乎是刻意做出飞翔的姿势。人物面容冷峻、忧鬱而带有些许神经质和病态。在他身上,流逝出毛焰所谓“时代精神的敏感者”所应有的全部气质,更进一步折射出现实世界的冷酷。彷彿含混著一片光晕的背景平面而又单纯,却反衬出人物形体轮廓的肯定与尖锐,尤如剪影一般。背景与人物边界的模糊化处理促使画面在产生一种虚无缥缈感觉的同时,也将人物本身充分提炼出仿若只有灵魂的存在。正如艺术家自己坦言:“我希望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局部都充满表情;那种‘栩栩如生’的肖像画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毛焰的肖像画已经完全超越形似,进升至凸显身体之内、表情背后更为隐秘却更为至要的现实意义,而人物性格与轮廓限定之间的激烈衝突,也促使他在九十年代初达到了其肖像画创作的历史性高峰。作为艺术家该时期的经典之作,《记忆或者舞蹈的黑色玫瑰》将毛焰无可争议地写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
毛焰的独特,最先来源于他对于架上古典绘画的一贯坚持。这种坚持,让他能够超脱于喧嚣的当代艺术实践,在观念、装置、影像、交互艺术越来越使绘画边缘化的今天,依然醉心于一门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但同时,毛焰在创作中却并非保守的“复古主义者”。首先,他一直试图寻求一种古典绘画与当下实现表徵转换的可能性——这不但得益于毛焰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所接受的严格的写实训练,且更依赖于其对于古典写实绘画(尤其是肖像画这一最为古老的绘画题材)的独特兴趣。其次,在绘画语言的建构方面,毛焰始终精雕细琢,力求创新——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证明,在一个宣判“绘画已经死亡”的时代中,后者依然有著突围的空间与可能性。
毛焰的肖像油画创作历经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形式探索都极尽微妙。学生时代的肖像创作已经显示出毛焰在描绘人物神情与姿态方面的过人天赋;毕业赴南京艺术学院执教之后,直到九十年代末,毛焰进入了所谓的“朋友肖像”时期,作家韩东、鲁羊,画家李璋、週一清、何多苓,批评家李小山等都曾先后入画,对于朋友的熟悉也给予其主观诉求以更大的发挥空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毛焰与前来南京学汉语的托马斯相遇,缺乏东方文化属性的托马斯立刻成为毛焰描绘的对象,一直持续十三年之久;而最近一次的创作转向则源自2011年夏天,毛焰受邀前往苏格兰一家威士忌品牌酒厂体验创作,从此一改之前的精緻画风,变得更为随意而具有未完成感。
编辑:张辉
来源:99艺术网拍卖新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