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战国兵符“虎符”的历史价值及重要性

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 符”,也称兵符据专家考证,虎符均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 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

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作用,符作虎走形,虎昂首,尾端卷曲,即为“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


兵符的共同特点是形制小,便于携带;铜制,质地坚硬;造型复杂,难以复制。这样重要的东西,无论是国王或带兵的统帅,当然都会精心保管。

有一件虎符的发现还很有趣。它是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重庆偶然发现的。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空闲之时,他喜欢逛逛地摊。有一天,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 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认为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随手拿起来观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兵符,随即买了下来。

拿回去之后仔细考证,果然是一件古代虎符。谁也没有想到,一件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发现了。


据考古发現,最早的兵符为一符剖成左右两半,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颈上一小孔、木,虎作半立走形,昂首。身上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秦杜虎符为铜质,虎形,左在杜、玉“该器1973年于西安郊区发现,现藏陕西省博物馆,仍熠熠闪光、竹,颈有一穿孔。器物高4,4、长9.5。
更多艺术品請资讯小编微信 :15657399992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