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4-14 16:50
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对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开展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唐开成石经病害及结构稳定性研究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顺利完成。
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开始刊刻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周易》等12种经书刻于114块碑石之上,每石两面刻字,共65余字。是中国古代历次刊刻石经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也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部。金正大八年(1231)蒙古攻打京兆府的战争中,金兵拆毁长安城,把所有石碑推倒。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关中发生大地震,史书记载大量碑石(44件)扑倒断裂,石经也未能幸免于难。后地方官员对碑石进行了一些修复,他们在碑石的断裂口埋填上瓦片或瓷器碎末,然后用三合土抹平裂口处,继而扶正碑石。除上世纪九十年代加装玻璃外,至今未有任何科学文物保护措施。
西安碑林博物馆对此文物保护项目高度重视。项目进行前查阅史料、档案,走访相关人员,努力弄清《开成石经》残存经过,残存数量,与是否进行过修复,修复时用何方法。其后多次商讨,制定周密计划。首先对《开成石经》绘制出整体平面图,其后对每块碑石的每一面进行标号,而后抄出前三字,再登记造册,目的是使每一块碑石次序明确。此次前期工作的完成,以期对整个文保项目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