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认识梁文尧纯属偶然。他没有响亮的名头,也没有一长串显赫的艺术业绩。在我们画界,他并不知名。一年前,我因工作关系途径宜兴,有朋友说起他,我才有机会在他的一个画展上认识了他。看到了他的一批令人称道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我深为震惊:乡间竟有如此高水准的画家。
我们都在办杂志,在做一些理论研究和发现人才的工作,也在工作中能对一些不知名的画家起到推介作用。在我们这个画坛上,平时看展览,看到的也就是那么几张旧面孔的画,我们希望有新面孔加入进来。现在,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老画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苟言笑,浅棕色眼睛下面透着一丝睿智的目光,几分酸楚,几分坚毅。画如其人,他的画放笔直写,气势撼人,却又不失厚重、凝练。在他的作品里,我觉得他的这个状态也是当下我们这个画坛众多老画家的一种生活状态:终生与艺术为伴,经历坎坷,艺术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可能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是艺术支撑着他一路走到今天。我想,这正是梁文尧的一个价值所在。
读梁文尧的画,你能读出的是清新自然,文脉很正。中国画家从画的角度,还是要提倡正路、正脉、正气。我们知道,艺术作品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艺术作品可以有各种特色,但追求特色不是追求怪异。当下很多热衷于搞“怪”的人,相出很多点子,弄出很多花样,标新立异。当然,追求不与人同、特立独行是可以有的,但要自然,不能整天追求那种偏离正道的东西,不能有市井气,要远离狂怪的陋习。梁文尧几十年坚守中国画的传统,文脉大气,是一位很正统的画家。从渊源上看,他的老师是海派一代大家王个簃。梁文尧沿近现代赵之谦、吴昌硕一脉而来,画法从书法中演化而出,气骨并存,画中有气有韵、刚柔相济、文质并取。我们从他的画里能看到吴昌硕、王个簃的影子,同时也能看到他几经变化之后的他自己的特色。
中国画坛,就写意花鸟画家来说,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真正突出的没有几人。有综合性修养的,还能通过简洁笔墨表达出来的写意花鸟画家屈指可数。古代也就那么几个,到了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公认的也就那么几位,很少。相对来说,山水画家比较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写意花鸟画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画还是非常难的,他要求画家具备各个方面的条件,非常苛刻。他要求画家必须具有诗、书、画、印几方面的综合修养和一辈子的修为。尤其是笔墨的磨练,也是跟随画家一辈子的。看梁文尧的画,笔墨娴熟,功力深厚,用笔奔放,点、染、勾、皴有顿挫跌宕之感,用墨则浓、淡、干、湿相宜,虚实处理得当,富于变化。他早年虽入吴门,但他入师门却能出师门,近年已出呈现自己的面貌,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梁文尧擅画梅、兰、竹、菊,尤以写藤见长。对于这些传统题材的造型传神和构图布势,堪称驾轻就熟,值得称道的是,在他笔下不仅题材广泛,而且表现形式多样化。他的一幅以红高粱为题材的叫做《秋阳》的巨制,还有一幅以梅花为题材的大画,都是典型的北方风格。梁文尧不是重复自己所熟悉的题材,他从他的生活中挖掘题材,拓展他的画路。他的画不完全是南派追求笔墨的效果,譬如他画红高粱就是以双钩工笔融进写意画手法,整体所呈现的还是写意的效果。他将梅花置于山水的景观中,山水与花鸟融为一体,这种南北兼容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也是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中国画追求人书俱老,梁文尧年近八旬,可是我看他的画还是很有朝气,显得很年轻很活泼,离我们这个时代特别近,离我们当代的惯性审美也非常贴近。他不固守传统,还在接受一些新鲜的东西,时代赋予它的感受不断地充实在他的画面里。读梁文尧的画,我们的感受是生动活泼,清新自然。
一个画家是多面手,这很难得,也很不容易。如果能有一种风格的鲜明特色,也是一个画家一辈子的追求。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要有自己的面貌,看到这画就知道是他画的,譬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这是艺术审美的一个惯性。梁文尧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可以追求得更深入一些。从题材上我觉得还可以有所取舍,找到与自己心灵和追求更贴近的题材,删繁就简,避免制约深度的过分清新清秀,创造超越前人的新图式,“丹青难写是精神”,我们期待着梁文尧以他的学识,以他的勤奋和聪慧,走出一条辉煌的大成之路。
唐辉
荣宝斋出版社社长、《荣宝斋》杂志主编、荣宝斋画院院长
作者:唐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