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贸圣佳2018秋拍 | 剔红—古往今来最奢侈的一抹红





中贸圣佳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2018 / 11 / 22-23


拍卖  Auction

2018 / 11 / 24-25


地址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中贸圣佳精品拍卖会第23期


预展  Preview

2018 / 11 / 22-23


拍卖  Auction

2018 / 11 / 25


地址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璀璨夜场 漆器专题精览- 



Lot3097

清 黄底剔红福寿八仙纹攒盒

Qing Dynasty

A YELLOW GROUNDED CARVED LACQUERWARE BOX

L: 33.3cm, H: 9.3cm

RMB: 580,000-680,000


此剔红攒盒之造型十分新颖,作三联寿桃形状,盒盖作子母口,内有夹层,每瓣寿桃内设三枚小盒,皆严丝合缝,极为精巧。整盒外壁底层髹黄漆,上髹朱漆。内壁满髹黑漆,其内九枚托盘则髹以金星朱漆,开盒则见金辉璀璨,十分具有皇家风格。盒面以剔红手法雕暗八仙纹,中心环一周蝙蝠纹,其外则满雕寿桃图案,取“福寿八仙”之吉祥寓意。其刀纹深及黄色漆地,露出黄色菱格锦地,十分具有立体感。盒身侧壁满剔缠枝牡丹纹。观整盒纹饰布局有致,雕工精细,且其内九枚托盘全部保存完整,未有缺失,在传世的清宫攒盒中殊为难得,极具收藏价值。



清代宫廷漆器生产颇盛,与乾隆帝对漆作的支持密不可分。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三年时,因造办处雕漆工匠缺乏,乾隆帝甚至要求将漆胎做好后,交由牙匠雕刻,足见乾隆帝对宫廷雕漆的严格要求。清中期的雕漆融合了元末明初“藏锋圆润”和明末清初“深峻细密”的特点。其形製不仅有模仿明代永宣、嘉万风格者,更开发出如花型盒、套盒等新器型,使得清代宫廷漆器自成一派,其中清宫漆器攒盒之形製即为明代器型发展而来。明代范濂在《云间据目钞》中记载:“设席用攒盒,始于隆庆,滥于万曆。初止仕宦用之,近年即仆夫龟子皆用攒盒,饮酒游山,郡城内外,始有攒盒。”可见明代攒盒已十分普及。攒盒可在小盘中分置多种小食,十分实用,故在清代宫廷亦颇为流行,存例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剔红瓜蝶纹攒盒一套,

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页 74,图 50。其为清宫最常见的攒盒形製,即以一周花瓣状小盒环绕中心圆盒,合为一圆。本品则随三桃之器形,在三桃内各设三枚小盒,形製与其他攒盒迥异,但亦能严丝合缝,应属清宫漆盒中设计精妙之巧作。


本品所饰蝠桃图案为清宫雕漆中常见的吉祥纹饰,尤其在皇帝寿辰、各类节庆之时,宫中常用装饰以蝠桃图案的各类器皿,以取其“多福多寿”的吉祥寓意。今之存例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剔红蝠寿云纹大盘,著于《和光剔采—故宫藏漆》,页 142,图 145。其上所剔桃蝠造型俱与本品相类,可见三联寿桃之形象为清宫中颇为流行的图样。且本品漆盒不仅雕有“福寿八仙”的吉祥纹饰,更将整器之轮廓做成三联寿桃的形象,未见于其他漆盒之中,更显新颖别致。



Lot 3098

清乾隆 剔红狻猊宝盒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A FINELY CARVED LACQUERWARE BOX

L: 32.6cm, W: 19.8cm, H: 10.1cm

RMB: 1,500,000-1,800,000


此盒长方形,天盖地式。通体髹红漆,盒面雕回纹与缠枝莲纹边饰,中心长方形开光内饰钱纹锦地,上雕“三狮增寿图”。三狮姿态各异,造型生动,“任”字型火焰纹散落其间,中央为一绶带绣球。盒内及底髹黑漆。底落:“大清乾隆年製”款,盒内刻:“狻猊宝盒”四字并填金。



狮子又称狻猊,雄狮体魄健壮,吼声如雷,甚为威严。古人赞誉狮子猛以示心,仁而能训,似悦君子之德,历朝历代狮子都被视为祥瑞的象征,雕刻其形置于大门两侧,亦或刻画其纹于器物之上,即示威猛,又表仁德。


参阅:《和光剔彩—故宫藏漆》第 120 页,图 107;第 132 页,图129、130,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 年


剔红即雕红漆,是中国古代传统漆器工艺中最主要的品种。乾隆皇帝积极主导宫廷漆器的製作,早在乾隆三年就传旨织造处製作雕漆,并刻乾隆年製款。在模仿明代永宣和嘉万的雕漆风格外,乾隆时期开发出很多新的器形,凡皇家典章用品、陈设品、宗教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无不齐备。在风格上,用刀也较晚明更为锋利,边缘打磨少,雕刻层次多,细巧工整,做工严谨。在纹饰上乾隆时期漆器大量运用不同几何形的锦地,製造华丽的质感,同时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感。



此件诏令盒符合乾隆时期雕漆的工艺特点,应为盛装皇家典籍、奏折等的文房用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乾隆剔红驯狮宝盒”,书有“大清乾隆年製”描金六字款,纹饰与本件拍品相似,可供比较。另还有乾隆剔红蟠螭宝盒和剔红丹凤宝奁,形製与本品一致,盒内亦有四字名称,可相印证。


 


Lot 3100

明早期 剔红雕癞瓜四方盘

Early Ming Dynasty

A FINELY CARVED LACQUERWARE SQUARE PLATE

L: 33.3cm, W: 33.3cm, H: 4.3cm

RMB: 1,500,000-2,000,000


盘方形,弧壁,侈口,形制少见。内外皆为雕朱漆花纹,盘内四壁装饰如意纹,中央方形开光内又设菱花小开光,开光外四角雕刻牡丹,衬以弯卷自如的枝叶,花叶映衬得体,层次丰富明朗。开光内剔癞瓜纹饰,賴瓜形态饱满,大小相间,形态各异。每朵花叶都极具立体感,生动写实。盘外壁以剔红装饰各色花卉。底部髹黑色漆;此盘漆色光亮蕴泽,刀法有力,花纹自然柔和,表现出雕刻艺术家高超的技艺。



关于剔红漆器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不过从流传至今的元代张成款、杨茂款剔红作品的成熟程度来看,剔红的起源应当更早。明王朝建立以后,由于皇室的喜爱及对外赏赐的需要等原因,剔红漆器得到了较快发展,明早期的宫廷剔红作品、用漆精良、剔工精湛、打磨光滑为其特点,并在精细程度上较元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盘做工坚实,漆质深沉,打磨圆润,剔红纹饰丰满立体,具备明早期特点。其纹饰癞瓜是果中珍品,别名锦荔枝,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二“锦荔枝”云:“锦荔枝,又名癞葡萄,……状似荔枝而大,生青熟黄,内有红瓤,味甜。” 中医认为此果“性温,其子苦甘,内藏真火,故能壮阳益气。”民间还认为此果象征多子多福,《广群芳谱》卷六三“锦荔枝”引《本草》:“仁宗时,陈尧佐母入宫,太后赐以锦荔支,遂连皮食之,宫人多讪笑。夫人对曰:‘往年梦食此物,遂生尧佐,后又梦如初,遂生尧叟。’时仁宗尚无皇嗣,于是皇后及宫人相率竟食,后举皇子二人。”因其籽多而饱满,故被认为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Lot 3101 

明初 剔红秋葵纹大盘

Early Ming Dynasty

A FINELY CARVED LACQUERWARE PLATE

D: 37.8cm

RMB: 1,500,000-2,000,000

来源:日本蟹仙洞博物馆旧藏。

著录:

1.《雕漆 - 美术撰集(第 8 卷)第三集》,东京国立博物馆荒川浩和监修,日本文样研究会编集,フジアート出版,昭和四十八年(1973)12 月,图版 41。

2.《骨董 - 里おもて》,广田不孤斋着,ダヴィッド社发行,昭和三十二年(1957)11 月,前扉图版。

3.《中国明清美术展目录》,东京国立博物馆,1963 年 9 月,图版 224。

4.《美术手帖 vol.36 No.532》,1984 年 9 月号ー刊,株式会社美术出版社发行,页 42。

展览:《中国明清美术展目录》,东京国立博物馆,1963 年 9 月。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通体施红漆雕饰花纹。盘内壁以“品”字形的布局装饰三朵饱满圆润的秋葵花,花朵之间穿插繁盛的花枝。整体纹饰布局疏朗,刀法大气却不失精致,时代特征明显。盘外壁以剔红器物上常见的卷草纹为饰,为元代剔红漆器特有的装饰方法。盘外底髹黑漆,断纹甚具斑驳古旧之质感。



关于剔红漆器的起源,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不过从流传至今的元代剔红作品的成熟程度来看,其起源应当更早。元代末年至明代宣德时期的近百年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剔红器物漆质精纯优美,雕刻技艺精湛,纹饰题材丰富,其中以花卉纹最为多见,尤其是盘类器物之上尤喜以花卉为饰,所不同的是元代剔红花卉纹盘外壁多装饰剔犀器物上常见的卷草纹,而明初作品外壁则多以各式花卉纹为饰。



秋葵又名黄蜀葵,性喜阳光,耐热怕寒,夏秋开花,花朵硕大而美丽,果实还可入药。装饰于元代及明初剔红器物上的各式花卉中,以秋葵最为少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宣德款剔红秋葵图盘,时代比本拍品略晚,其花叶细小,纹饰布局更为繁密,但刀法亦流畅大气,二者工艺可谓一脉相承。(《和光剔采 -故宫藏漆》第 35 页)。



本盘漆质细腻,色泽深艳,纹饰剔刻精美绝伦,刀口藏锋,剔法圆润,时代特征明显,且历经六百余年而状态良好,颇为难得,是一件集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及收藏价值于一身的元末明初剔红漆器精品,并带有日本包装及签,上书“黄蜀葵文盘”、“堆朱黄蜀葵文盘”。

 


Lot 3110

清中期 剔红花鸟图八角锦面方桌

Middle Qing Dynasty

A FINELY CARVED 'FLOWER AND BIRDS' 

LACQUERWARE TABLE

L: 104.5cm, W: 104.5cm, H: 84.5cm

RMB: 2,400,000-3,000,000



剔红方桌,尺寸巨大,满布锦地纹,华丽非凡。桌面边框上设开光,细密锦地上雕各式花鸟图案,构图清雅,形象生动,应该是根据画家画稿而成。桌面心则雕刻成八方形盒菱形相合的锦纹,图案交叠排列,花团锦簇,繁不胜数,应该是模仿织绣物的效果。桌面框雕刻细密的雷纹,束腰上雕回纹锦。牙板较宽,四面开光内依次雕刻春桃飞燕、荷花海棠、芙蓉双鸭、梅花群雀四季图案,并以不同的锦纹代表天、水、地。牙板两头做成卷云纹和腿足相抵,上雕细密的西番莲纹。方腿足,锦地细密,上方雕鼎形寿字,下方雕团寿字,中间为如意花纹变体。



剔红是甚为精细繁杂的漆工艺,人工成本极高,明代时在北京有果园厂制作雕漆器,清代宫廷所用剔红器具多在苏州、扬州一代制作。雕漆器多为案头箱盒小件,大件家具甚为珍贵,此桌雕刻工艺细致,图案清新雅致,意境悠远,同类做工的椅具见有数张,方桌少见。美国西雅图亚洲艺术馆收藏有一件剔红方桌,收录于 The Arts of China, After 1620,尺寸比本例略小,但造型和装饰趋同。


别例参考:剔红花鸟图方桌 美国西雅图亚洲艺术馆(The Seattle Art Museum)藏。



- The End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圣曦中心三层

电话:8610—64156669

官网:www.sungari1995.com

邮箱:SH@sungari1995.com

          QW@sungari1995.com


微信号:sungariauction

作者:中贸圣佳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